『宋朝』北宋也有“五星级”公厕,

_原题为 北宋也有“五星级”公厕
很多洛阳人看了热播剧《清平乐》 , 对宋朝的印象有所改观:
以前听人讲宋朝积贫积弱、落后挨打 , 谁知北宋人的小日子过得挺不赖的 , 尤其是东京开封、西京洛阳两地 , 市民们喝茶、赏花、购物、泡酒吧 , 生活安乐 。
其实 , 相比于其他封建王朝 , 宋朝的繁荣程度前所未有 。
公共厕所是城市文明的窗口 。 宋朝的大城市里 , 甚至出现了“五星级”公厕 , 公厕内水盆、手巾、净纸、“香皂”一应俱全 。
1 武大郎娶娇妻的底气
《清平乐》原是唐教坊曲名 , 宋人则把它用作词牌名 , 晏殊、苏轼、辛弃疾等文人都用这个词牌填过词 。
热播剧《清平乐》改编自网络小说 , 小说名不叫《清平乐》 , 叫《孤城闭》 , 听起来伤感、阴郁 。 剧名改为《清平乐》 , 给人河清海晏的感觉 , 也更切合宋仁宗执政时期宋王朝的气质 。
当时 , 距离洛阳籍汉子赵匡胤统一中原、建立宋王朝 , 已过去了数十年 。 老百姓想过太平日子 , 不愿意打仗 。 北宋数任统治者吸取前朝教训 , 崇文抑武 , 低调务实 , 采取怀柔政策 , 在军事上忍让 , 送钱、送物笼络外敌 , 谋求和平 , 闷头搞经济建设 。
宋朝的繁荣程度远高于盛唐 , 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等均有重大发展 , 海外贸易兴盛 。 巅峰时期 , 宋朝的财政收入高达一亿六千万两白银 , 约占当时全球经济的65% , 比明清时期也高出许多 , 乃中国历朝之最 。
宋朝的小市民 , 或在城里摆摊儿做生意 , 或到作坊打工 , 到别人家里帮佣 , 一天能挣100文左右 , 收入可观 。
《水浒传》里“矮挫丑”的武大郎 , 靠卖炊饼也养得起美貌的潘金莲 。 他还能申请当时的廉租房 , 住上两层小楼 。
2 宋仁宗爱看女子摔跤
物质基础决定精神生活 。 有钱的宋人追求生活品质 , 自然也会花钱 。
宋太祖赵匡胤废除了宵禁制度 , 开封、洛阳成了不夜城 , 从白天到夜晚 , 市民们都可以“逛吃逛吃” 。
夜市热闹非凡 , 小吃摊儿一个挨一个 , 烤羊腿、桂花糕、水果粥、烧饼、凉茶……应有尽有 。
懒得动弹的人 , 可以点外卖 。 史载 , 宋人很喜欢下馆子或点外卖 , “市井经纪之家 , 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 , 不置家蔬菜”“逐时施行索唤” 。 就连皇帝也喜欢点外卖 。 宋孝宗常派人到市场上“宣索李婆杂菜羹、贺四酪面、臧三猪胰胡饼、戈家甜食” , 用来招待宾客 。
酒足饭饱 , 宋人好到勾栏瓦肆消磨时间 。 勾栏瓦肆类似于现在的歌厅、酒吧、剧院等公共娱乐场所 , 在那儿可以喝酒、打牌、听曲、看滑稽戏 。 《东京梦华录》里说 , 有的人“终日居此 , 不觉抵暮” 。
京城内还有女子相扑表演 。 相扑就是摔跤 , 拼的是力气 。 “赛关索”“嚣三娘”“黑四姐”是当时著名的女相扑手 。 她们赤膊上阵 , 激烈对打 , 滚来滚去 , 香汗淋漓 , 十分叫座 。 只要她们登台 , 三教九流就纷纷聚拢过来 , 叫声、嬉笑声 , 一浪高过一浪 。
宋仁宗很爱看女子相扑表演 。 某日 , 他领着后妃观看女子相扑表演 , 不仅兴奋喝彩 , 还赏了女相扑手许多财物 。
大臣司马光对此不满 , 专门上奏章批评女子相扑表演有伤风化 , 提醒宋仁宗反省 , 并禁止女子相扑表演 。
3 宋朝公厕的星级标配
仓廪实而知礼节 , 衣食足而知荣辱 。 百姓丰衣足食 , 才能顾及礼义廉耻 。
每逢春日 , 洛阳牡丹清香四溢 。 洛阳周边的宋人 , 只要条件允许 , 就会赶往洛阳赏牡丹 。
宋人风雅 , 好簪花 。 曾在洛阳工作过的北宋文豪欧阳修 , 感叹“两京相去五百里 , 几日驰来足何捷” , 50多岁时还要“白发将花插” 。
人有三急 , 再风雅的人也要上厕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