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街】新疆打造“乡村旅游”新体验 农家人靠“农景”致富
进入5月 , 新疆各地旅游业迎来复苏机遇 。 眼下 , 新疆哈密乡村旅游渐渐红火起来 , 老百姓靠着民俗、依托农景创收致富 。
“乡村环境变好了 , 我们吃上了‘旅游饭’ 。 每天都有2000多元收入 , 旅游高峰时一天能有5000元的收入!”家住哈密市伊州区陶家宫镇卡尔苏村村民艾力·尕力告诉采访人员 。
艾力·尕力在距离卡尔苏村不远的回城乡阿勒屯古街开了一家蛋糕店 , 今年生意还算可以 , 每天的收入超过千元 。 “现在农村环境变好了 , 我们就地创业 , 每个月的收入比打工强 。 ”
乡村旅游不仅促进了农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 还实现了助力贫困户脱贫的“双赢”收效 。
【【古街】新疆打造“乡村旅游”新体验 农家人靠“农景”致富】哈密市伊州区回城乡阿勒屯古街的卡尔德·巴斯提是建卡立档贫困户 。 2017年随着村容村貌的改善 , 卡尔德家的外墙和庭院、供排水等都焕然一新 , 还改造了两间50平方米的门面房 。 如今 , 卡尔德·巴斯提靠出租门面房 , 日子越过越好 。
“古街干净整齐 , 有许多游客来旅游 , 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上钱 。 ”70岁的村民玉素甫·阿布列力米每天坐在门口 , 看着人来人往 , 他说 , 自己有两间商铺 , 一年下来有1.3万元的房租收益 , 比种地收入还要高 。
5月16日 , 在阿勒屯古街刺绣手工艺品店 , 来自塔城的游客特列克·达吾力一脸兴奋地说:“在这里看到保留完整的古村落原貌 , 我真得很兴奋 , 这些工艺品也很有趣 。 ”
阿勒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阿里木·艾比布告诉采访人员 , 2008年12月 , 阿勒屯村被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 2017年随着村容村貌的改善 , 乡村旅游的发展 , 阿勒屯村依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 焕发出新的生机 。 如今 , 阿勒屯古街每年都吸引众多游客到此 。
近年来 , 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因地制宜 , 将生态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 , 建设巴里坤湖草原生态旅游区、高家湖湿地等景区 , 美景吸引了各地游客 。
“高家湖湿地公园现在很有名 , 我们也搭上旅游这趟快车 , 实现了致富增收 。 ”孟庆海说 , 近年来 , 乡村旅游使高家湖变成“香饽饽” 。 看到商机的他 , 又投资200万元在原址上将砖房拆除 , 重新修建了古建筑风格的民宿 , 一到旅游旺季 , 他们根本忙不过来 。
“去年旅游旺季 , 客房都得预定 , 每天毛收入就有8000多元 , 不仅自己赚了钱 , 还带动了本地劳动力就业 。 ”孟庆海说 ,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防控 , 很多游客又开始走出家门来到乡间田野放飞心情 , 乡村旅游率先成为旅游业复苏的市场之一 。
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张晓瑾介绍 , 近年来 , 哈密市生态游和文化旅游产品为主的乡村游持续升温 。 截至目前 , 哈密市农家乐发展到320余家 , 其中 , 星级农家乐146家 , 乡村旅游示范村8个 , 国家历史文化名村2个 ,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 ,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 。 依托“故乡风情—民宿体验、乡野之乐—乡村娱乐、果蔬百味—农业种植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经济模式 , 哈密市越来越多的好风景变成了“好钱景” , 为当地民众带来了更多致富渠道 。 (完)
推荐阅读
- 守正创新力推精品佳作,2022北京台春晚打造全民共情点
- 宁波企业首次打造“720°穹顶”空间助力央视春晚呈现视觉盛宴
- 大丰助力虎年央视春晚,首次打造「720°穹顶」空间
- 2022北京台春晚 打造全民共情点
- 央视春晚的10个名场面,每个都让人百看不厌,有节目花了7年打造
- 《集光之夜》突破创意与技术壁垒 成功打造线上演艺新模式
- 大侦探7打造宇宙主题,嘉宾缺几位灵魂人物,网友:欲望减一半
- CCTV14少儿频道《过年啦-冬奥一起玩》开播在即 打造家庭版青少年冬奥观看指南
- 2022《辽视春晚》录制完毕,创意叠出打造视听盛宴
- 《唱出我新声》打造中国音综新“物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