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朱宁:给临港新片区更大灵活度 推动离岸金融业务

「澎湃新闻」朱宁:给临港新片区更大灵活度 推动离岸金融业务
文章图片
朱宁
今年上海将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副院长朱宁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站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前沿位置,上海应当以开放创新引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向更高质量 。
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扩容,朱宁认为,想象空间最大的就是临港新片区的金融开放,需面对在自贸区试验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兑换,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产品创新,离岸金融业务等机遇和挑战 。
随着中概股回流形成一股趋势,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的朱宁表示,上海将是回流企业极具吸引力的选项,这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机遇 。在T+0交易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中国资本市场还可推进“触及灵魂”的深层次改革,在根本上改变资本市场中收益与风险的关系 。
澎湃新闻:如何评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朱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于背靠中国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内容 。
首先是服务实体经济,这是金融行业最重要的功能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应当为国内实体经济的转型提供金融层面的解决方案,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上海有较强的优势和意愿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
其次,上海已经成为全球资管机构在华的重要集聚地,不仅成为外国资产管理公司的国内投资中心,也应该帮助中国老百姓更好地管理财富,进行全球资产配置 。
上海是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澎湃新闻:疫情给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带来的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朱宁:疫情带来了三大挑战:第一,随着新冠疫情蔓延导致各国迫不得已暂时“封国”,引发全球贸易接近停摆,民众生产生活处于停滞状态,疫情进一步加速了逆全球化的趋势 。
第二,疫情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中国资本市场面临消费萎缩和投资不足、进出口供应链受阻等重大风险,给全球投资者和资产带来冲击 。
第三,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导致国际债务的重组,中国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债权人,这些新兴国家的外汇储备面临资产缩水的压力,难以偿还债务,会对人民币在直接投资上的结算和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的运用上也会产生影响 。
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机遇?
首先,上海是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可以发挥聚合、带动和辐射内陆作用,帮助中国的企业和居民进行全球资产配置 。
其次,通过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上海需要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发挥机构设置和人员优势,有助于在疫情下维持全球化的趋势 。看到上海已经成为国内金融人才的高地 。同时,在国内金融业扩大开放力度的背景下,更多国际化的金融人才开始流入上海,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资源 。
第三,受美国相关政策持续收紧,以及瑞幸财务造假事件发酵,中概股回流速度将加快 。随着A股多项政策的出台,A股的上市规则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上海也可以作为吸纳中概股回归上市潜在的可能,越来越多中概股企业将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纳入考虑 。
第四,临港新片区可以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充分发挥自贸区扩容优势,开展跨境金融、离岸金融、贸易金融等业务创新,进一步鼓励人民币在国际清算和贸易结算中的使用 。
中国资本市场还需“触及灵魂”的深层次改革
澎湃新闻:你提到上海或将成为中概股回流的目的地之一,A股的上市规则也越来越与国际接轨 。如何总结科创板和创业板的经验成果,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深层次改革?国外成熟证券市场又能为科创板与注册制提供怎样的借鉴?
朱宁:注册制改革的目的有两个方面:首先是要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融资,尤其是像科创板中这些高发展型、短期内又没有太多利润的企业,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大方向;其次是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加强信息披露,让投资者形成买者自负卖者有责的意识,同时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专业意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