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老实人”罗荣桓二三事,

_原题为 “老实人”罗荣桓二三事
李树泉
老实做人、做老实人 , 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 , 是领导干部“官德”的外在表现 , 也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 。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曾对罗荣桓的夫人林月琴说:“荣桓同志是个老实人 , 而又有很强的原则性 , 能顾全大局 , 一向对己严 , 待人宽 , 做政治工作就需要这样的干部 。 当然 , 老实人免不了受人欺负 , 这也没有什么 , 历史总会正确地评定一个人的功过的 。 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 , 没有老老实实的态度是不行的……我们共产党人都要做老实人 。 ”
“老实人” , 是毛泽东对罗荣桓中肯的评价 , 也是罗荣桓一生的写照 。 罗荣桓自参加革命以后 , 始终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 , 不计个人得失 , 勤勤恳恳 , 党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 甘做党和人民的“老实人” 。
1927年9月29日 , 当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三湾时 , 形势十分严峻 。 转兵南下以来 , 一路艰苦战斗 , 指挥员牺牲 , 伤员增加 , 有些人因为怕艰苦不辞而别 , 旧军队中打骂士兵的习气仍然存在 , 党组织也不健全 。 在这种情况下 , 毛泽东召开党的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 , 讨论部队现状及应对措施 , 决定对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 。 罗荣桓被任命为连党代表 。 为什么会任命罗荣桓为连党代表?毛泽东后来说 , 就是因为他“老实” 。 1934年9月 , 红八军团在兴国集贤圩组建 , 罗荣桓被任命为军团政治部主任 。 军团长为周昆 , 政委为黄甦 , 在红一军团时 , 他们一个是师长 , 一个是师政委 , 都是罗荣桓的下级 , 但罗荣桓对组织安排没有在意 , 到任后全力配合他们 ,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
1942年是山东抗战中最艰苦、最紧张的一年 。 就在这一年年底 , 因劳累过度 , 罗荣桓得了尿血的病 。 也是在这个时候 , 党中央决定在各根据地实行党政军民一元化领导 , 让罗荣桓出任新的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一一五师政治委员兼代师长 , 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对他的信任 。 尽管罗荣桓此时病情已经很重 , 但他坚决服从中央的安排 , 忍着病痛 , 勇挑重担 , 没有辜负中央的信任 。
新中国成立后 , 罗荣桓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管理部部长等职 , 由于经常超负荷工作 , 病情时常发作 , 有时开完一个会 , 就需要靠在沙发上休息好长时间 。 毛泽东一直十分关心罗荣桓身体状况 , 曾在他上报的一份干部任免书上写道:“荣桓同志 , 你宜少开会 , 甚至不开会 , 只和若干干部谈话及批阅文件 , 对你身体好些 , 否则难于持久 , 请考虑 。 ”
罗荣桓的“老实” , 不仅仅在于他的忠厚 , 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 还在于他实事求是的精神 。 有人曾问罗荣桓:“你在山东的那几年 , 我们大家都感到工作好做 , 心情舒畅 , 这是怎么回事?”罗荣桓只简要说了两句:“没有什么特别的 , 就是实事求是对待革命 , 对待同志嘛!”延安整风后期 , 康生夸大敌情 , 提出开展“抢救失足者运动” 。 罗荣桓结合山东实际 , 正确估计干部队伍的政治状况 , 认为潜伏在党内的坏分子只是个别的 , 不赞成放任自流式地发扬民主以暴露敌人的方法 , 认为在敌后、在部队中不宜这样搞 。 当康生的《抢救失足者》的小册子传到山东后 , 罗荣桓看了一遍便要求“不要下发” 。 由于罗荣桓反对“逼供信” , 坚决执行中央“一个不杀 , 大部不抓”的原则 , 及时向中央报告山东分局的做法 , 并且得到中央的支持 , 避免了反奸斗争的扩大化 , 保证了山东分局整风运动的健康开展 。
罗荣桓临终前对子女们说:“我当然愿意不死 , 为党继续工作 , 可是既然死已经来到 , 这也没有什么可怕 。 我什么也没有给你们留下 , 只希望你们坚信共产主义 , 奋斗到底!”罗荣桓去世后 , 毛泽东给予他高度评价:“这个同志有一个优点 , 很有原则性 , 对敌人狠 , 对同志有意见 , 背后少说 , 当面多说 , 不背地议论人 , 一生始终如一 。 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不容易 , 原则性强 , 对党忠诚 。 对党的团结起了很大的作用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