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原来还有这些含义,端午节习俗背后
_原题为 端午节习俗背后 , 原来还有这些含义
文章图片
今天是端午节 。 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点雄黄、佩香囊……端午节很多传统习俗 , 不仅富有文化传承 , 还与卫生防疫和身体健康相关 , 因此有人说端午节是我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 在这个特殊的端午节 ,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习俗背后的含义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粽子初名“筒粽” , 用竹筒装黏米煮熟 , 色、香、味别具特色 。 到了春秋时期 , 逐渐改用菰(茭白)叶包黏米成牛角状 , 用于祭拜祖先和神灵 , 称“角黍” 。 战国时 , 楚国大夫屈原爱国忧民 , 传说于五月初五那天投身汨罗江 。 人伤其死 , 于是开始把屈原之死与端午节联系在一起 。 投“角黍”于江中 , 用以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祭奠 , 从此端午节也被赋予成有道德含义的节日 。 晋代时粽子正式定为端午食品 , 它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 。
【「雄黄」原来还有这些含义,端午节习俗背后】
文章图片
两千多年前 , 屈原在汨罗江怀沙自沉 , 传说沿岸的人们悲痛不已 , 竞相划船寻找打捞屈原遗体 。 此后每年端午期间 , 人们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 , 以此来纪念这位爱国诗人 , 划龙舟等端午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 如今龙舟运动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和喜爱 。 今年 , 作为一项多人参与的体育项目 , 赛龙舟时也应做好科学防疫措施 。
文章图片
在古代 , 人们迷信端午节这天是一年中最不吉利、毒气最重的日子 。 所以 , 端午节时 , 家家户户都要在孩子手腕上带上五彩绳 , 就是用红、黄、蓝、绿、紫五种彩线编成的线绳 , 以辟邪驱瘟、逢凶化吉 。 佩戴五彩线这一风俗 , 最早在东汉应劭著的《风俗演义》中就有记载 , 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 。
文章图片
民间普遍认为艾草、菖蒲可以退蛇虫、灭病菌、驱毒避邪 , 史书上有端午节“悬艾叶、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的记载 。 艾叶别称艾蒿 , 其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历史 。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方书《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了艾叶的两种治病方法 , 即灸法和熏法 。 至今 , 一些地方民间仍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家有三年艾 , 郎中不用来 。 ”
文章图片
民间流传 , 五月初五是毒月毒日 , 是蛇、壁虎、蝎子、蜈蚣、蟾蜍五毒出没的日子 。 古时候 , 乡里壮勇之士皆持弓箭赴本土保境庙宇加持祈福 , 祈求能以弓箭将本乡本土境内荼毒生灵的各类毒物驱逐殆尽 。 所谓“射五毒” , 就是通过射五毒草靶来比赛射艺 。
文章图片
端午节这一天 , 古人有饮雄黄酒的习俗 , 古语曰“饮了雄黄酒 , 病魔都远走 。 ”然而 ,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 , 喝雄黄酒有损人的身体健康 , 危险性很大 。 许多地方有用雄黄酒在孩子额头上书写“王”字的习俗 , 这也表现出人们对虎的崇拜 , 一借雄黄以驱毒 , 二借猛虎以镇邪 , 三则表达对孩子的祝福 。
推荐阅读
- 《这就是街舞2》中他们竟是夫妻还有这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 《青春环游记3》惊喜不断,3位老MC回归,杨洋加盟,还有90后唱将
- 看到王冰冰撒贝宁的素颜后,试问还有哪个明星敢不化妆就录节目
- 陈凯歌与刘震云斗嘴,6个导演飙戏,还有人要退赛,这综艺很过瘾
- 张艺兴不顾师徒情分退出《向往5》,是因为刘宪华还有另有原因?
- 河南春晚节目单来了!还有精彩好礼等你拿
- 没人邀请肖战参加春晚?原来他忙着两大主流晚会,届时亮相冬奥会
- 披哥还没播完,大湾区五位已经有了新安排,比赛结果还有意义吗?
- 张碧晨新综艺重磅来袭!节目聚集27位明星,还有乐坛老前辈加盟
- 《最强大脑9》首播,4大缺点暴露,演出来的高智商,还有什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