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公基】三支一扶公基备考人文知识:宋仁宗轶事,

_原题为 三支一扶公基备考人文知识:宋仁宗轶事
随着王凯、江疏影主演的古代传奇剧《清平乐》的上映 , 以北宋为背景 , 在风起云涌的朝堂之事与剪不断理还乱的儿女情长之间 ,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宋仁宗 。 而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作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在位四十二年)的皇帝 , 其一生更是有许多轶事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 那么今天咱们就聊聊宋仁宗 。
宋仁宗 , 名赵受益(后改名赵祯) , 宋朝第四位皇帝 , 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 , 其母为李宸妃 。 因赵恒所宠信的美人刘氏无子 , 赵恒便对外声称赵受益为刘氏所生 。 所以 , 宋仁宗名义上的母亲并不是他的真正母亲 。 而“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 便是由宋仁宗身世风波所引出来的 。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出自清代石玉昆所著的《七侠五义》 , 讲述的是北宋宋真宗皇后死后的事 , 当时刘妃和李妃都怀了孕 , 很显然 , 谁生了儿子 , 谁就有可能立为正宫 。 刘妃久怀嫉妒之心 , 唯恐李妃生了儿子被立为皇后 , 于是与宫中总管都堂郭槐定计 , 在接生婆尤氏的配合下 , 乘李妃分娩时由于血晕而人事不知之机 , 将一狸猫剥去皮毛 , 换走了刚出世的太子 。 刘妃命宫女寇珠勒死太子 , 寇珠于心不忍 , 暗中将太子交付宦官陈琳 , 陈琳将太子装在提盒中送至八贤王处抚养 。 再说真宗看到被剥了皮的狸猫 , 以为李妃产下了一个妖物 , 乃将其贬入冷宫 。 不久 , 刘妃临产 , 生了个儿子 , 被立为太子 , 刘妃也被册立为皇后 。 谁知六年后 , 刘后之子病夭 。 真宗再无子嗣 , 就将其皇兄八贤王之子(实为当年被换走的皇子)收为义子 , 并立为太子 。 一日 , 太子在冷宫与生母李妃见了面 , 刘后得知后 , 拷问寇珠 , 寇珠触阶而死 。 因此 , 刘后在真宗面前进谗言 , 真宗下旨将李妃赐死 。 小太监余忠情愿替李妃殉难 , 放出李妃 。 另一太监秦凤将李妃接出 , 送往陈州 , 秦凤也自焚而死 。 李妃在陈州无法生活 , 只落得住破窑、靠乞食为生 。 幸亏包拯在陈州放粮 , 得知真情 , 与李妃假认作母子 , 将李妃带回开封 。 此时 , 真宗早已死去 , 李妃的儿子已经做了皇帝 , 史称宋仁宗 。 包拯又趁进宫向仁宗狄皇后贺寿之机 , 将李妃带进宫中 , 李妃才得以与自己的亲生儿子仁宗见面 , 并道出了真相 。 这便是“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 如果出题问你 ,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与宋朝哪个皇帝有关 , 我们要知道是与宋仁宗有关 。
在“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中 , 我们提到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包拯 。 包拯 , 字希仁 , 北宋名臣 。 天圣五年 , 包拯登进士第 。 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 , 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 , 不附权贵 , 铁面无私 , 且英明决断 , 敢于替百姓申不平 , 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 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 , 亦被称为“包青天” 。 大家也知道包拯的官职在小说里面是开封府尹 , 开封是北宋的都城 , 也叫东京、汴京 , 即现在河南省开封市 , 开封府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 , 这些小知识点大家可以记一下 。 当然了 , 我们所了解的包拯基本上都源于小说与演义 , 这点大家还是要注意的 , 不能把小说与史书相混淆 。
如果大家看过《清平乐》的话 , 在头几集还出现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 , 就是范仲淹 。 说到范仲淹 , 我们自然而然想到他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 其中第一句说道:“庆历四年春 ,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这里说到的“庆历”四年 , 庆历便是宋仁宗的年号 。 那么和庆历年号与范仲淹都相关的事件就是“庆历新政” 。 宋仁宗时 , 官僚队伍庞大 , 行政效率低 , 人民生活困苦 , 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 , 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 因此庆历三年(1043年) , 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 , 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 。 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 , 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 , 意在限制冗官 , 提高效率 , 并藉以达到节省钱财的改革主张 。 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 。 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 , 施行新政 。 这次改革就叫做“庆历新政” 。 可惜的是 , 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一年多一点由于顽固官僚的反对与抵制 , 草草收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