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读城〕大夏国主明玉珍:连结数万韩国明氏后裔的巴蜀传奇( 三 )


明瞎子奔袭重庆
不久 , 徐寿辉拨银万两 , 令明玉珍进四川筹集粮食 。 1356年冬 , 明玉珍率6000义军和50艘大船经由宜昌逆三峡而上 , 抵达夔州 。 由于四川连年丰收 , 谷价很贱 , 明玉珍公平交易 , 很快买进粮食将船舱装满 , 1357年春准备返航 。 这时有一位不速之客来访 。 改变了明玉珍的生命航程 。 元朝在全国设有11个行省 , 四川是其中之一 。 四川省重庆路 , 治所在巴县 。 元政府派行省右丞完者都、左丞麻哈都驻防重庆 。 这时元军已经腐败 , 官吃空额 , 兵力薄弱;执政者只好号召境内豪绅自办民团乡兵以自保 。 这期间 , 有个叫杨汉的人 , 在西平寨操练了5000乡兵 , 自称义兵元帅 。 右丞完者都封他“千户”之职 , 令他率众到重庆江北设防 , 并在城中设宴欢迎他 。 完者都实则是要吞并杨汉的义兵 。 “鸿门宴”上 , 伏兵杀出 , 杨汉拔剑自卫,跳岩侥幸逃得性命 , 逃至江边 , 他夺了条小舟 , 亡命长江 , 后碰到明玉珍的部队 。 杨汉在三峡口向明玉珍介绍“重庆防务空虚 , 左丞与右丞不和 , 互相掣肘 。 可分兵水陆两路 , 奇袭重庆 , 尽收巴蜀” 。 明玉珍暗自踌躇 , 他担心擅自兴兵 , 不论胜负都会遭到朝中悍将陈友谅的诋毁进谗 。 明玉珍之妻彭夫人在后舱见明玉珍举棋不定 , 建议他召见心腹部将戴寿共同谋划 。 戴寿三思后进言道:“明公修兵沔阳 , 为民也 , 哨粮于蜀 , 亦为民也 。 不若发粮十之三回沔以济荒 , 存其余以取重庆 。 事济则有为 , 否则掠其财物而归 , 何损也 。 且此次出兵 , 窥陇蜀、据上游、保荆襄、开粮道 , 一举数得 , 幸勿他虑”(明黄标《平夏录》 。 明玉珍最终采纳了戴寿的建议 , 迅速发兵从水陆两路溯流而上 , 在杨汉义兵的配合下 , 四月初在朝天门登岸 ,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元军 , 俘获四川行省左丞麻哈都 。 右丞完者都则率残部仓皇窜往嘉定(今乐山) 。 明玉珍在重庆站稳脚根后 , 听说天完朝发生了内讧 , 权臣倪文俊欲加害徐寿辉 , 事情败露后 , 被悍将陈友谅袭杀 。 陈友谅自此居功自称平章 , 挟持徐寿辉号令诸将 。 明玉珍于是上奏章给徐寿辉 , 斥责陈友谅“谋为不轨,驱除异己” 。 1358年夏,陈友谅派遣刺客陈亨等到重庆行刺明玉珍 , 恰巧明玉珍出征广安 , 结果陈亨杀员外郎鲍玉等7人后逃走 。 两年后 , 1360年闰五月 , 陈友谅谋害徐寿辉于采石矶船舱 , 自立为帝 , 国号汉 。
短暂的大夏王朝
明玉珍闻主公徐寿辉遇害 , 悲恸异常 , 他在重庆长安寺(今25中学校)设立灵堂 , 为主公发丧 , 哀乐声声 , 白幡漫漫 , 将士们哭祭灵前 。 正在这时 , 陈友谅派来使节 , 招抚明玉珍 , 要他率部归顺 , 加官晋爵 。 明玉珍拒不受诏 , 在灵前斩使焚诏 , 并迅速派出兵马 , 在瞿塘关设防 , 不与陈友谅交通 。 他的义举 , 受到部众的敬重 。 1361年10月 , 明玉珍受部将拥戴 , 登上王位 , 1363年元且 , 正式称帝 , 国号大夏 , 以明教为国教 。 明玉珍严格遵守明教教义 , 秉性仁和 , 生活简朴 , 纪纲法度 , 井井有条 。 他采取了以下一系列措施:建立行政机构 , 仿周制、设六卿 。 以戴寿为冢宰(宰相) , 明二为司马 , 张文炳为司空 , 向大享为司寇 , 吴友仁、邹兴为司徒 , 刘桢为宗伯 。 立妻彭氏为皇后 , 子明昇为皇太子 。 在中央设国子监 , 地方郡县设提举司 , 发展教育 , 并实行科举 。 经廷试赐董重璧等8人为进士 , 其余“同进士出身”若干人 。 他还亲赴璧山县登云坪拜访隐士云山翁 , 咨询治蜀之策 。 不久 , 分全蜀为八道 , 即上下川东道 , 上下川南道 , 上下川西道 , 上下川北道;其疆域最盛时东至湖北宜昌、恩施 , 西至云南昆明 , 南至贵州遵义 , 北至陕西南郑、汉中 。 明玉珍在境内设官管民 , 体恤民生 , 恢复、发展生产 , 医治战争创伤 。 较之历史上许多以马上治天下的“流寇”更加体贴民情 。 大夏朝规定 , 轻税薄徭 , “定税 , 十取其一 , 农家无力役之征” (明·黄标《平夏录》)。 明朝初年的大儒方孝孺为之赞叹不已 。 此外,明玉珍还把没收元朝贵族的“放牧地”和抛荒田土交由士兵垦殖 , 屯田以养军 , 减轻国库负担 。 在明玉珍的感召下 , 天完朝镇守彝陵(今宜昌)的参政姜珏拒绝了陈友谅的招抚 , 特投顺大夏 , 明玉珍仍令他镇守宜昌 , 屯田养军 。 收复疆土 , 坚持反元斗争 。 大夏建国之初 , 设置奉天征虏大将军府于汉中 , 作为夺取陕陇的基地;又设置奉天征蛮大将军府于彝陵 , 以抗拒陈友谅兴兵来犯 。 为扫除川中元军残余 , 明玉珍命大将明二率军强攻嘉定大佛寨 , 俘获元朝四川右丞完者都等 。 1363年 , 明玉珍命明二等领兵远征云南 。 这时的云南由元朝分封的梁王治理 。 明二攻占昆明逐走梁王后 , 颇为骄横 , 杀戮过多 , 军纪不好 , 不久 , 大理总管段功兴兵打败明二 , 迫其撤军 。 这一时期 , 朱元璋在南京称吴王 , 并在著名的鄱阳湖大战中击毙陈友谅 。 朱元璋与明玉珍盟好,共讨元室 。 元、吴、夏在当时成三国鼎立之势 。 惜乎天不假年 , 明玉珍称帝三年之后 , 便一病不起 , 弥留之际对彭皇后说:“元虏未逐 , 余志不能遂也”(《明氏实录》)。 彭后泣不成声 。 玉珍嘱彭后辅佐10岁的太子明昇 , 又召左丞相戴寿、新任右丞相万胜等大臣说:“西蜀险固 , 若协力同心左右嗣子 , 则可以自守 。 不然 , 后事非我所知也”(《明氏实录》)。 语毕驾崩 , 终年36岁 , 这一天是1366年2月6日 。 奉遗诏 , 明昇即帝位 , 母彭后垂帘听政 , 年号开熙 。 幼主初立 , 夏朝便发生了内乱 。 明玉珍临终嘱咐戴寿、万胜等“协力同心” , 然事与愿违 。 右丞相万胜不是别人 , 正是能征善战的明二 。 万胜在进军四川时 , 被赐姓明 , 改名明二 。 后明二屡立战功 , 逐渐傲慢自大 , 不受明玉珍的约束 。 远征云南之役 , 他的野心尤为暴露 , 连远在千里之外的朱元璋 , 也知道明二“掠民为患,玉珍不能制” (《明氏实录》) 。 后来明二竞然恢复原来的姓名万胜 , 此举说明他不愿受制于明玉珍 , 君臣间的疑怨已经明朗化 。 明玉珍之死 , 虽然多数史料反映为自然死亡 , 但亦有明人叶子奇的《草木子》、郎瑛的《七修类稿》记有“玉珍为明二杀之”之说 。 史载 , 当明玉珍尸骨未寒之际 , 万胜擅杀夏朝大臣都察院使张文炳 , 气焰嚣张之极 。 明玉珍义子明昭忍无可忍 , 请旨于彭皇后 , 将万胜密召至崇文楼将他杀死 。 明昇的帝位暂得以巩固 , 但因万胜同党、平章吴友仁在保宁(今阆中)发动叛乱 , 派人勾结元朝实力人物李思齐 。 于是大夏国内部干戈不息 , 两败俱伤 , 实力被严重削弱 。 而这时 , 长江中下游 , 已被朱元章所据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