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流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裸腹鲟实现人工繁殖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裸腹鲟实现人工繁殖
【伊犁河流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裸腹鲟实现人工繁殖】最新发现与创新
科技日报讯 (采访人员李丽云)7月17日 , 由新疆伊河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伊犁河流域开发建设管理局组建的联合科研团队对外发布消息 , 该团队成功攻克裸腹鲟的人工繁殖技术 , 首次实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裸腹鲟的人工繁殖 。
该团队于5月21日开启裸腹鲟人工繁殖研究 , 获得12万尾裸腹鲟鱼卵 , 并进行人工受精 , 经核算鱼卵受精率达50%;获得裸腹鲟鱼苗25200尾 , 苗种孵化率42% 。 裸腹鲟鱼苗经过50天精心培育 , 还保存6000余尾 , 已达到6厘米以上 , 现发育状态良好 , 摄食能力强 。 此次裸腹鲟人工繁殖技术的成功突破 , 标志着新疆伊犁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 , 特别是裸腹鲟的保护与增殖放流工作实现了跨越式进步 。
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张颖介绍 , 裸腹鲟是鲟科、鲟属鱼类 , 俗名“青鳇鱼” , 原产黑海、里海等流域 , 苏联在1933年—1934年将其引入巴尔喀什湖 , 并进入我国伊犁河水系 , 成为伊犁河流域重要水生野生物种 。 自上世纪90年代起 , 伊犁河流域裸腹鲟种群数量骤减 , 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 针对新疆伊犁河流域迫在眉睫的裸腹鲟保护工作 , 该团队今年启动了联合攻关 , 并取得了裸腹鲟人工繁殖技术的成功突破 , 裸腹鲟人工繁殖所得苗种大大丰富了裸腹鲟种群数量 。
科研团队还将在现有裸腹鲟繁殖技术基础上 , 以原有亲本和本次培育的苗种为基础进行裸腹鲟鱼类繁殖生理、饲料营养、亲本培育及苗种规模化培育等科学实验 , 经过分析、总结逐步完善裸腹鲟保护技术 , 使此项技术更加实用化 , 实现裸腹鲟苗种规模化培育 , 为未来的裸腹鲟保护技术研究及增殖放流种群恢复等工作奠定坚实技术与物质基础 。
推荐阅读
- 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步直播,2022年央视春晚收视率21.93%
- 《王牌部队》获多项冠军,老戏骨功不可没,国家一级演员实力强悍
- 《超越》陈敬业进入国家队仍不被重视,比赛时只能给郑凯新护航
- 国家重拳出击!耽改选秀被全面叫停,广电怒斥流量偶像一锤定音
- 《星光大道》评委现状,于文华成国家一级演员,最后两位已去世
- 严惩!国家出手整治主持界六大主持复出无望,郭德纲被牵大快人心
- 周深卡布叻家族的国家宝藏
- 王菲:露脸央视次数多,一人分饰4角在《国家宝藏》节目大显身手
- 国家一级演员王二妮,放弃名利回农村的背后,揭露上亿女性辛酸事
- 春晚从不对外售票但却座无虚席?他们是对国家有着突出贡献的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