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魏晋政治与族群︱司马炎与高层建筑

_原题为 魏晋政治与族群︱司马炎与高层建筑

洛阳|魏晋政治与族群︱司马炎与高层建筑
文章图片

汉魏洛阳图西晋初代皇帝(武帝)司马炎于公元280年结束三国时代 , 完成中国的再次统一 。 他在国都洛阳频繁登临高层建筑的事迹 , 长久以来罕见著意 。 翻检中国史籍 , 如《史记》卷二八《封禅书》载:
(建章宫)前殿度高未央 。 其东则凤阙 , 高二十余丈 。 其西则唐中 , 数十里虎圈 。 其北治大地 , 渐台高二十余丈 , 命曰太液池 , 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 , 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 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 。 乃立神明台、井干楼 , 度五十丈 , 辇道相属焉 。
在西汉长安城西郊的离宫建章宫中 , 建有神明台、井干楼等高“五十丈”的楼台建筑 。 中国的高层建筑历史悠久 , 且历代都城常建有楼阁、佛塔这样的高层建筑 。 西晋都城洛阳的高层建筑虽然没有神明台、井干楼那般高 , 却也建了不少 , 司马炎曾拾级登临 。 本文将介绍司马炎与高层建筑的关系 。一关于洛阳城中的高层建筑 , 首先可借下引史料确认其布局 。
宫中有临高(商)、陵云、宣曲、广望、阆风、万世、修龄、总章、听讼 , 凡九观 , 皆高十六七丈 , 以云母着窗里 , 日曜之 , 炜炜有光辉 。 (《艺文类聚》卷六三引陆机《洛阳地记》)
临商、陵云等八观在宫之西 , 唯绝顶一观在东 , 是号曰九观 。 (《太平寰宇记》卷三引陆机《洛阳记》)
八观在宫之西 , 惟听讼一观在东 。 (《河南志》卷二引陆机《洛阳记》)
首先 , 据《艺文类聚》引陆机《洛阳地记》可知 , 号曰“九观”的高层建筑群建于洛阳宫城中 , 其高度均为“十六七丈” , 更确切些 , 还能据《太平寰宇记》引陆机《洛阳记》知道九观中的八观位于宫城西侧 , 余下一观位于东侧 , 《河南志》引《洛阳记》的一条则告诉我们此观名曰“听讼” 。
九观之中 , 陵云台的地位似乎居于中心 。 据《三国志·魏书》 , 凌云台建成于黄初二年(221) , 可能是九观中最早建成的一座 。 进入西晋后 , 司马炎登临凌云台的记载见诸史料:
(华)廙栖迟家巷垂十载 , 教诲子孙 , 讲诵经典 。 书经书要事 , 名曰《善文》 , 行于世 。 与陈勰共造猪阑于宅侧 , 帝尝出视之 , 问其故 , 左右以实对 , 帝心怜之 。 帝后又登凌云台 , 望见廙苜蓿园 , 阡陌甚整 , 依然感旧 。 (《晋书》卷四四《华表传附华廙传》)
据说司马炎登上陵云台便看到了苜蓿园中的华廙 。 此外 , 《晋书》另记有一事 。
咸宁初 , 以扶风阳池四千一百户为太妃伏氏汤沐邑 , 置家令丞仆 , 后改食南郡枝江 。 太妃尝有小疾 , 祓于洛水 , 亮兄弟三人侍从 , 并持节鼓吹 , 震耀洛滨 。 武帝登凌云台望见 , 曰:“伏妃可谓富贵矣 。 ”(《晋书》卷五九《汝南王亮传》)
汝南王太妃伏氏体恙 , 在洛水畔祓禊祛灾 , 司马炎登上陵云台看见亮兄弟三人参加仪式的情景 。 这条史料中司马炎所望见的是洛水 , 于是 , 我们可知在陵云台上目光可以越过洛阳城的垣墙 , 径直向南抵达洛水 。 也就是说 , 司马炎在陵云台上可将洛阳城内外俱收眼中 。 《世说新语·规箴》中也有关于陵云台的记述 。
晋武帝既不悟太子之愚 , 必有传后意 。 诸名臣亦多献直言 。 帝尝在凌云台上坐 , 卫瓘在侧 , 欲申其怀 , 因如醉跪帝前 , 以手抚床曰:“此坐可惜 。 ”帝虽悟 , 因笑曰:“公醉邪?”
司马炎预备将皇位交由皇太子司马衷(后来的惠帝)继承 , 却似乎无视他的愚笨 , 以致近旁朝臣常常谏言 , 卫瓘便是其中之一 。 卫瓘在和武帝一同登临陵云台时 , 便有意无意地表露出“此坐可惜”之意 。 而据此四字 , 我们也能获知陵云台上设有皇帝专用的“坐” 。 如此 , 一连串的史料表明皇帝司马炎将凌云台频繁用作自己的专用瞭望台 。 换句话说 , 陵云台是司马炎等皇帝为了“观察”洛阳城内外而修建的设施 。二以“观察”为目的而修建的不只有陵云台 。 《太平御览》卷一九一引《洛阳记》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