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为天︱为什么说“口粮会有的”?,

_原题为 食为天︱为什么说“口粮会有的”?
目前 , 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蔓延 , 社会危机意识空前高涨 。 在此背景下 , 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格外引起社会关注 。 这一问题在业内实际上属于共识性内容 , 但是因为传播问题 , 所以业内共识并没有形成社会共识 , 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说明 。
? 一个吃肉的国家
粮食在中国的定义包括谷物、豆类和薯类 。 正因为分类口径原因 , 所以中国每年进口近1亿吨大豆“拖累”了粮食自给率 , 使得自给率水平从97%降到85% 。 现在不用讨论自给率水平的数字概念 , 因为无论数字怎么改 , 进口都在那里 。
现在的问题是 , 这1亿吨大豆进口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有一部分观点认为 , 1亿吨大豆进口摧毁了中国的大豆产业 , 威胁了中国的粮食安全 。 在一定程度上 , 大豆进口的确对国内大豆种植构成了影响 , 但是需要看到的是 , 正是1亿吨大豆的进口 , 构筑了中国廉价的肉类生产体系——2019年我国的肉鱼蛋奶产量是2亿吨 , 人均近300斤动物食品 , 每人每天8两荤菜 。
没有大豆进口的日子并不远 。 1995年之前中国还是大豆出国口 , 当时的景象如何 , 不妨回顾一下 。 1995年中国肉鱼蛋奶产量是1亿吨 , 正好是2019年的一半 , 当年人口12亿人 , 人均166斤动物性食品 , 每人每天4两5的荤菜 。 人均每天的荤菜从4两5到8两的就是这1亿吨大豆的作用 。
? 怎 么能没有油水
预期寿命提高的秘诀一是医疗水平的提高 , 二是营养状况改善 。 营养不良最容易写在脸上 , 就是皱纹 , 主要由于油脂摄入不足 。
199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1岁 , 2019年是77岁 。 期间 , 肉类消费增长了80% , 而油脂消费从人均6公斤增长到24公斤 , 增长了4倍 。 在这个跨越中 , 大豆贡献了80% 。 川菜之所以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 完全得益于植物油产量的快速增长 。 水煮肉片、酸菜鱼、麻小这些美食的诱人卖相相当一部分来自油亮的色泽 , 跟自拍打光同样的道理 。
假设没有1亿吨大豆进口 , 即完全自给 , 对应的直观事实是:食物消费水平基本倒退回1995年 , 饿死人肯定是不至于的 , 但是想要撸串、小烧烤 , 那也是不可能的 。 极端情况下 , 完全自给当然可以 , 只是生活不会像现在这样美好 , 所有人一半以上的开支是购买食品 , 电影院、手游、健身房……这些还是不要想了 。
? 口粮绝对安全
世界上没什么绝对的事 , 除了“口粮绝对安全”之外 , 似乎很难在政策性表述中看到“绝对”这样一个修饰成分 。 对大多数人来说 , 粮食概念等同于谷物 , 大致就是大米、面条、玉米、小杂粮之类 。 对中国政府而言 , “口粮绝对安全”是指谷物当中的水稻和小麦 , 2019年中国水稻小麦产量是3.4亿吨 , 人均每年480斤 , 折算成大米面粉是人均每天接近1斤的数量 。
当前的问题是 , 最近这些年以来 , 由于人们吃荤吃的越来越多 , 米面消费量不断下降 , 从而导致供大于求 , 使得总有相当数量的水稻、小麦进入国家储备体系 。 粮食储备数据属于保密数据 , 所以行业内一般采用估算 , 并逐年修正 。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估算数据来看 , 当前中国大米、小麦库存数据分别是1亿吨、1.3亿吨 , 对应的全球数字是1.8亿吨、2.8亿吨 。 这就意味着: 当前全球口粮库存的一半在中国 。
所以 , 在没有大豆进口的条件下 , 即使不考虑当前的粮食生产 , 完全凭借中国粮食库存 , 中国居民也能熬上一年半载 。 可以提供几个佐证 , 最直观的佐证是从春节以来 , 没有发生一起粮油领域的囤积或哄抢 , 按照危机思维 , 如果粮油储备跟不上的话 , 那么哄抢是必然的 。 还有一个佐证就是3月份政策性小麦拍卖还是2016年的麦子 。 所以说 , 口粮绝对安全此言不虚 。
? “ 绝对安全”的代价惊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