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玏 陈屿 三十而已 钟晓芹 演员 清平乐 婚姻 观众 理科 台词|杨玏:《清平乐》《三十而已》表演难度的两个极端( 二 )


杨玏:女性观众的这个感觉我特别同意 , 站在钟晓芹的角度 , 陈屿不是个好老公 。 我们所希望的婚姻关系下 , 两个人应该是互相陪伴、支持 , 互相成长 , 让自己能够变成更好的自己 。 但在他们的婚姻中 , 两个人已经习惯于不感受对方的情绪和感受 , 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 住在同一屋檐下 , 并没有过多的交流 , 而是互不打扰 , 不太需要对方的存在 。 当陈屿没意识到这件事的时候 , 突然婚离了 , 他发现自己很失落 , 才开始想究竟什么是最宝贵和最需要珍惜的 。
男性观众觉得这是典型的理科男 , 只是不解风情 , 我能同意一部分 , 但是我也不得不说 , 我觉得把一类人定义为所谓的理科男或者码农 , 这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 。 任何一个族群或者任何一个职业类型的人 , 对待生活 , 对待婚姻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 这并不是理由 。 作为一个男性 , 在陈屿和钟晓芹身上得到最大的启迪是 , 应该对生活更感性、更敏感一点 , 学会感受到对方的情绪 。
表演
曾经太青涩 , 如今在战斗中成长
不久前 , 杨玏在社交媒体发表了一组名为“祖传‘陈老师’ , 爱我 , 你怕了吗?”的动图 , 他把自己出演的《致青春》《匆匆那年》《三十而已》中三位陈氏主人公放在一起 , 勾起一波回忆杀 。
观众在不善于表达内心的陈屿身上看到那个大学校园中为感情和前途纠结的陈孝正 , 尽管生活经验不同 , 但人们面对的情感选择 , 却又意外相通 。 凭青春剧走入观众视野 , 杨玏坦言 , 自己当时太青涩了 , 包括《大丈夫》《小丈夫》 , 都是在表演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演绎的 , “但就是要让自己不停地在战斗中成长 。 ”
近些年 , 杨玏参演的剧集类型很多 , 从历史古装到都市情感剧 , 在他看来 , 人到三十岁 , 戏路更宽 , 演起来也更踏实 。 今年上半年热播的《清平乐》让杨玏实现了一直以来的愿望 , 在历史剧中出演一位有史书记载的人物 。 杨玏饰演的韩琦文能提笔论天下 , 武能下马安边陲 , 在长达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中曾十年为相 , 辅佐三朝 。 虽然创作过程艰难 , 但在杨玏看来出演《清平乐》是一件特别过瘾的事 。 为了接近角色 , 他买了许多关于北宋历史的书籍 , 拍摄时每天花费很长时间记忆大段的台词 。
杨玏说 , 他始终在思考 , 什么样的角色或者题材对于他来讲 , 是有难度的 。 这个答案如果说得简单粗暴一点 , 最难的是两类戏 , 天平的一端是像《清平乐》这样的古装正史戏 , 既然要演一个有史可据的历史人物 , 就得让自己沉浸在那段历史里 , 静下心来钻研历史;天平的另一端就是如《三十而已》这样生活流的作品 , 如何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 演得就像大家身边的一个人 , 这需要演员把所有的生活细节和观察全都放在里面 。 “所以这两部戏对于我来讲 , 都是很有难度的 , 是两个极端 。 ”
三十而立
平实而充盈 , 和过往岁月无差别
杨玏是在舞台边长大的 , 他看了太多经典的剧目和角色 。 成为演员后 , 他时常会感到焦虑 , 会和自己较劲 , 怎么才能演完一部戏而没有遗憾 。 “特别要命的是 , 我只要一看自己演的戏 , 就能很清楚地看到自己身上的问题 。 ”而看到其他演员的作品 , 会觉得他们是那么的完美 , 所以杨玏的焦虑简单说就是:如何能让自己变成更好的自己 , 能够进步得再快一点 。 “这事可能听起来有点虚假繁荣 , 但是演员这个工作 , 首先你得把自己管理得不低于行业标准 。 ”
谈及理想中的好演员 , 杨玏一直以人艺的艺术家们为标杆 , 当找不到方向的时候 , 看看他们 , 就能重新调整自己 。 表演功底是一方面 , 更重要的是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 他们并没有为自己的职业多加光环 , 骑自行车上班 , 一块吃吃喝喝聊生活 , 对待生活非常淡然 。 杨玏也喜欢淡然的生活 , “有戏拍戏 , 没戏就好好生活 。 拍好每一场戏 , 说好每句台词 。 在每个工作时刻 , 让自己有点收获 , 从对手演员身上学到他们的优点 。 这是目前为止我作为一个年轻人应该做的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