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谈|国际象棋纵横谈|菲舍尔和“20世纪回敬赛”

_原题为 国际象棋纵横谈|菲舍尔和“20世纪回敬赛”


一、二十年后的“回敬赛”
1992年9月2日下午 , 南斯拉夫黑山共和国旅游圣地圣斯特凡岛的一家饭店大厅里 , 棋坛“天王巨星”菲舍尔与20年前的老对手斯帕斯基握了握手后 , 把王前兵从e2格向前移动两格 , 揭开了这场号称“20世纪世界冠军回敬赛”的序幕 。
菲舍尔与20世纪回敬赛(右)菲舍尔与(左)斯帕斯基阔别20载棋局又重逢
大厅里随即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 掌声表达了亿万棋迷惊喜的心情 。 他们曾焦灼地渴盼过菲舍尔重返棋坛 , 继而代之以耐心地期待 , 然而 , 这么多年来 , 菲舍尔深居简出 , 磨刀霍霍 , 尽管不时传出准备复出的信息 , 可总是“只听楼梯响 , 不见人下来” 。 人们已等得太久 , 太久…… 。
“回敬赛”选择在1992年9月2日进行首局比赛 , 是基于两位对手的世界冠军争夺战是在20年前的前一天即1972年9月1日结束的缘由 。
70年代初期的那场争夺战 , 引起了全世界前所未有的对国际象棋关注 , 其原因与其说是国际象棋王国苏联的世界冠军棋王冠冕自1948年以来首次遭到异国籍棋手的挑战 , 不如说分别来自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斯帕斯基和菲舍尔的枰场交手被看作为苏美冷战谁比谁强的象征 。 当时 , 美苏对抗越演越剧 , 东西方的紧张程度达到了最高潮 。 那场冰岛雷克雅未克的“世纪之战” , 历经两个月21局的激战 , 以棋坛怪杰菲舍尔赢得了棋坛的最高荣誉而告终 。 棋战后不久 ,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国事访问中 , 意味深长地赠送给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一副袖珍国际象棋 , 勃氏只能带着不自然的微笑接受了这一“礼物” 。
1992年9月2日 , 对国际象棋世界来说 , 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日子 。 这是“木头人军队”的战斗首次与军国大事相提并论的 。 “世纪之战”中两位对手最后一次交锋20年后的第一天 , 也是菲舍尔“退隐”20年后的首次正规实战 。 国际棋联当然不会承认这次“世界冠军回敬赛” , 确实 , 这也不符合比赛条款和惯例 。
所谓“回敬赛” , 以往世界冠军赛是有过的(现制已被取消) , 即原世界冠军被挑战者击败后 , 有权向新世界冠军作一次“复仇”性的争夺战 。 著名的战例有 , 1937年阿廖欣在“回敬赛”中击败尤伟 , 夺回两年前失去的冠冕;1958年和1961年鲍特维尼克两度从斯梅斯洛夫和塔尔手中收复头一年前丢掉的“王位”(由于1963年后取消“回敬赛” , 鲍氏失冕于彼得罗辛后 , 再也不参加世界冠军的竞逐了);1986年卡尔波夫向卡斯帕罗夫“回敬” , 未能追回世界冠军的头衔(这一年“回敬赛”的恢复 , 遭致棋界非议 , 此后又被取消) 。 不过 , “回敬赛”通常都在世界冠军争夺战后一至两年举行 , 相隔20年的时间跨度可以说是不可思议的 。
二、超现实主义的比赛
1972年到1992年 , 这20年间世界上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 1991年底前苏联解体 , 世界的°两极化”变成了“多极化” 。 菲舍尔放弃卫冕后 , 卡尔波夫和卡斯帕罗夫相继把持世界棋坛 , 而斯帕斯基则早在苏联解体前15年移居法国 。 因此 , 光提出举办“20世纪回敬赛”这一设想 , 便可谓是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梦幻 。
应该感谢南斯拉夫商界巨子瓦西列维奇 , 是他慷慨解囊使这一超现实主义的梦幻成真 。 瓦氏也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 有着与菲舍尔十分相似的嗜好和性格 , 喜欢别出心裁 , 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 1991年冬天 , 他以570万美元买下了亚德里亚海滨风景如画的圣斯特凡岛 , 作为他的“私人海滨庄园” 。 1992年春天 , 当瓦西列维奇得知19岁的匈牙利著名女棋手拉吉桑伊与菲舍尔过从甚密后 , 便突发请菲舍尔重做冯妇的奇想 。 瓦氏说:“把菲舍尔请出来 , 请到南斯拉夫来 , 我们已经用最引人注目的方式打破了联合国对南斯拉夫的封锁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