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蝗虫为何偏爱聚群
【蝗虫|蝗虫为何偏爱聚群】_原题为 蝗虫为何偏爱聚群
蝗虫为何容易聚群成灾?一项最新研究显示 , 少量群居型蝗虫聚集 , 就会释放出一种独特的化合物 , 并在野外吸引和聚集更多蝗虫 。 该研究找到并验证了动物学家长期寻找的蝗虫群聚信息素 。
这项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团队完成的研究 , 通过分析群居型蝗虫和散居型蝗虫的体表、粪便挥发物 , 在35种化合物中鉴定出一种名为4VA(4-乙烯基苯甲醚)的化合物 。 该化合物由群居型蝗虫特异性挥发 , 释放量低但生物活性极高 , 可由4只至5只散居蝗虫聚集而触发 , 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 。
研究团队通过一系列行为实验确定 , 4VA对群居型和散居型蝗虫的不同发育阶段和性别都有很强的吸引力 , 不仅能吸引野外种群 , 而且不受自然环境中蝗虫背景密度的影响 。
通过化学分析、行为验证、神经电生理记录、嗅觉受体鉴定、基因敲除和野外验证等多个层面 , 研究人员对4VA作为蝗虫群聚信息素进行了全面鉴定和验证 。 进一步研究显示 , 蝗虫触角上的4种主要感器类型中 , 锥形感器可对4VA产生反应 , 其嗅觉受体OR35是4VA的特异性受体 。
该研究成果8月12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 论文审稿人、美国科学院院士莱斯莉·沃斯霍尔评价说 , 该研究工作做出了令人兴奋的发现 , 找到了一个人们长期寻找的蝗虫群聚信息素分子 。
千百年来 , 蝗灾对全世界农业、经济和环境构成重大威胁 。 经过科学研究 , 人们逐渐发现 , 蝗虫可以从低密度的散居型转变为高密度的群居型 , 群居型蝗虫会大规模移动或迁飞导致更大范围的蝗灾发生 。 群聚信息素被认为是蝗虫能够聚集的最关键因素 , 但此前还没有哪一种化合物被充分验证 。
(据《科普时报》)
推荐阅读
- 虎年春晚《只此青绿》刷屏,“只此一卷”为何惊艳无数人?
- 中国好声音:曾溯恕输给忘词的张露馨,为何?她输给了赛制
- 没了“兄弟”的《奔跑吧》,为何越来越被观众所嫌弃
- 与那英抢歌被骂,又因“克夫”隐退歌坛,孙悦为何还能嫁富豪
- 《水门桥》参加北京春晚,易烊千玺缺席可以理解,陈凯歌为何缺席
- 作为著名的主持人,现在的何炅为何不再拍戏?
- 《哥哥》四公再现争议人物,这次轮到了张淇,节目组为何没放过他?
- “山楂妹”张月乔,凭星光大道爆红,为何走红后却拒认亲生父母?
- 为何办晚会成了互联网大厂的标配?
- 林志炫遭滑铁卢,陈小春赢专业歌手,《披哥》四公为何这么魔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