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像鱼」藏匿在太行深处的传统村落:漏子头
茫茫八百里太行 , 藏匿了许多民风淳朴建筑别致的传统村落 , 漏子头就是这样的一个村子!漏子头村位于林州市石板岩镇太行大峡谷西北20多公里的太行山上 , 雄踞太行屋脊 。 放眼之内 , 是连绵不绝跌宕起伏的太行山 , 山下 , 就是璀璨的太行明珠——万丈峡谷“太行平湖” , 温顺的躺在它的脚下 。 全村13个自然村 , 11.5公里 , 散布在平均海拔1300多米的山崖上 。 195户人家 , 500余口 , 仅有耕地380亩 。
300多年前 , 漏子头还被称为双庆沟的时候 , 虽然山径崎岖 , 山高林密 , 却因为占据地理上的优势 , 在太行屋脊上居高临下 , 俯视众生 。 村民们就地取材 , 石墙石瓦 , 石桌石凳 , 几乎不需下山 , 就可以红红火火的经营柴米油盐的日子 。
因为封闭 , 在村民的口头相传里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 , 形成了醇厚的民风民俗 。 石墙石瓦的老屋 , 虽经百年磨砺 , 满目疮痍 , 却依旧厚实 。
村里的建筑 , 大都是周周正正的中式四合院 , 长幼有序 , 雕花的门窗 , 规矩讲究 , 这样的建筑最能体现中国社会的特色 , 它蕴含了中国人藏在骨子里的浓浓亲情 , 以及对长辈的敬重 , 四世同堂的闲情 , 含饴弄孙的乐趣 , 都藏匿在这个院子里 。
每个人关于家的美好记忆 , 似乎都保留着这样一个场景 , 一幅画面 。 它是我们的情感寄托 , 是中华建筑文化的精髓 。 漏子头最大的自然村槐树洼 , 也不过136口人 。
我们去的这天 , 90岁的马大爷 , 正在院子里劈柴火 。 都说他家里的柴火够烧十年了 , 他就是闲不下来 。 胳膊粗的木头被他三秒两秒就锯成几截 。 干活利索 , 思维敏捷 , 耳不聋眼不花 , 问起他长寿的秘诀 , 一旁的马书记总结说 , 村里八九十岁的老人有二十几个 ,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 就是勤快!原来劳动才是最好的健身之道!
村里的成支委叫成起付 , 做过五十年的村支委 , 现在退了下来 , 他满脑子装满了漏子头的过去 。 对漏子头的来历漏子头的传说 , 他可以坐那里讲上三天三夜 。 有些故事 , 是口口相传 , 有些 , 是他自己加工过的 。 哪怕农活再忙 , 只要有人找他了解漏子头 , 他立马停下一切 , 开口就讲 。 村头上 , 几个村民忙着摘花椒 , 收玉米 , 走遍了村子 , 也没碰到几个人 。 一个老者告诉我们 , 村里常住的 , 也就三十几个人 。 树挪死 , 人挪活 , 八仙过海的时代 , 谁还守在村里受穷?我无言以应 。
随着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侵蚀 , 大部分的中国乡村 , 越来越萧条!漏子头的许多院子也人去楼空 , 墙角里 , 路边上 , 没膝的杂草疯长 , 倾颓的老墙上 , 长出青绿的苔藓 , 掉漆的门窗 , 斑驳了色彩 , 一个院子挨着一个院子 , 一片空荡 , 连着另一片空荡 。
推荐阅读
- 是谁继承了夏禹的王位
- 吴承恩描写孙悟空被练成火眼金睛想告诉我们什么
- 坑杀就是活埋?其实我们都理解错了
- 我们都被骗了!这才是十二生肖正确的排序原因
- 现有国际禁毒日 让我们看清代如何戒毒
- 我们被称为汉人 因为汉朝制度影响整个封建时代
- 后羿射日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 古代为什么会有人选择进宫做太监?
- 高顺 三国演义中被忽略的猛将
- 西游记只是一部儿童剧吗 西游记教会了我们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