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血脂化验单上的「箭头」,都看明白了吗?
来源 / 汪芳心视界
本文插图
很多人来医院看病 , 都会被要求化验血 , 化验单上会列出一长串的各种数值 , 当受检者的测量值不在参考值范围时 , 就会用上/下的箭头标注出来 , 提醒患者要注意了 。 我曾经问过不少患者如何看自己的化验单 , 大部分人观点还是比较一致的:只要一有向上的箭头就紧张 , 只要没有向上的箭头都万事大吉 。
真的是这样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 , 先来看血脂化验单上的数据 。 一般来说 , 大家只需关注这4个主要数据就可以了 , 分别是: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 当然有些机构也会检测载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 B 。
总胆固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胆固醇的总和 , 即为总胆固醇 , 80%靠人体内部代谢产生 , 胆固醇偏高的人往往喜爱动物肥肉等食物 。 总胆固醇有个特点 , 它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相应升高 , 但是到了70岁之后则会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
甘油三酯:它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脂类 , 好比动物肉中的肥膘 , 大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 。 一般来说 , 甘油三酯偏高的人碳水化合物(糕点、糖果及干果)进食比较多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是一种对人体有利的胆固醇 , 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清除动脉内膜上沉积的“油垢”、修复血管内皮破损等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就是我们常说的“坏胆固醇”——积极推动了“动脉粥样硬化” , 所以我们总希望其含量越少越好 。
了解了4种主要检查数据的含义 , 接下来就要认真看数据了 , 先看哪个呢?实际上不是先后的问题 , 而是主次的问题 , 这4个数据中最具临床意义的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一旦超标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 临床上多据此判定患者是否需要服药(健康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mmol/L) 。
当然 , 其他指标也不能完全忽视 。 我们判定一个人是否患有高血脂 , 多参考下述指标:一般成年人空腹抽血化验 , 总胆固醇>5.72mmol/L或/和甘油三酯>1.70mmol/L , 既可诊断为高脂血症(前者升高为高胆固醇血症 , 后者升高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 统称为高血脂) 。
为什么检查数据差不多的两个人 , 医生的治疗方案完全不同?
曾经有两个同时去医院体检的患者(姑且称呼为A君和B君) , 他们性别相同 , 年龄相仿 , 就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值都差不多——均为2.8mmol/L 。 医生对A君说:你的血脂挺正常的;对B君说:你的血脂偏高 , 得吃药 。
这是怎么回事?正常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mmol/L即可 , 2.8mmol/L没有超标 , 为什么A君一切正常 , B君就要吃药呢?原因就在于A君确实是普通健康人 , 自然遵照正常人的标准 , 而B君是一名冠心病患者——原来的标准就不作数了——“对于已经患有心血管病的患者指标要求更低 , 如已确诊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 ,LDL应降至1.8 mmol/L以下 。 而像急性心梗等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患者 , 低密度脂蛋白最好降到1.5mmol/L以下 。 ”
由此可见 , 血脂化验单上标注的都是针对普通人的参考范围 , 具体到某些特定的患者 , 标准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实不相瞒 , 我国血脂异常的人群数量已经超过了2亿 , 但是囿于普遍的“低知晓率、低检测率和低达标率” , “抗脂”之路崎岖而迂回 , 离最终的目的地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
门诊上的高血脂患者多半与“吃的太好”、“运动太少”有关 。 运动的好处就不赘述了 , 只强调一点:如果大家实在不忍放弃美食 , 至少也要增加瓜果蔬菜的比例 。 不过我们常说高胆固醇血症“3分吃7分遗传” , 必要时还应当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物协助降低体内过多的坏胆固醇 。
推荐阅读
- 家庭医生在线|心脑血管疾病怕劳累、怕脾气暴躁?不止,这8个“怕”要谨记,不要挑战极限
- |45岁男子胆固醇9.8,突发脑梗,医生:高血脂怎么还吃这些?
- 糖尿病之友|“鱼和熊掌须兼得”——血糖+血脂“双管理”
- |问壹点|冬季来临,心脑血管疾病该咋预防?这些问题你一定要注意
- 心脑血管|冬季一到,血管一慌?进入心脑血管的“危险季”,劝你做好5件事
- |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同时,服用这些药物要谨慎
- 华医网|快来看看,解读化验单,你究竟是什么段位?
- |60岁男子突发心梗,低密度脂蛋白6.1,医生:血脂超标是祸根
- 医联传媒|血脂降得越低越好?4个高血脂的误区,可得尽早认清
- |血脂高,百病生,大病小病接着来,想要降血脂,忌口这3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