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稻香村的“禾”字商标是怎么来的?
_原题为 稻香村的“禾”字商标是怎么来的?
明清时期 , 苏州是中国经济文化的中心 , 富饶繁华的江南水乡 , 精细雅洁的人文环境 , 巧夺天工的苏作匠人 , 缔造出了苏州园林、苏州刺绣、苏州糕点和苏州木作等传世技艺 。
稻香村就起源于1773年的苏州 。 据记载 , 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 , 在苏州品尝稻香村糕点后称赞“食中隽品 , 美味不可多得” , 并御题匾额 , 稻香村自此名扬天下 。
稻香村字号被频繁冒用
稻香村名扬天下 , 也成了糕点的金字招牌 , 各地纷纷出现傍名“稻香村”的糕点铺子 。 到清末、民国初期 , 受太平天国及军阀混战等战乱影响 , 苏州稻香村众多伙计、店员以及一些冒用名号者 , 到各地开设挂名“稻香村”字号的店铺 , 情况愈演愈烈 , 北至沈阳南到广州 , 北京、天津、保定、长沙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地逢糕点店便称“稻香村” 。
著名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顾颉刚在1947年刊载于《教育与社会》上原题为《苏州的文化》的文章中写到:苏州手工业 , 两千年来一向处于领导的地位 , 塑像、碑刻、刺绣、丝革、丝织、琢玉、裱画、烹饪 , 都是全国景从的 。 所以无论那里的裱画铺都写作“苏裱” , 而全国的糖食铺都称作“稻香村” , 酱肉铺都叫作“陆稿荐” 。
这足以证明稻香村这块金字招牌的影响力 , 但很多傍名稻香村的店铺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 稻香村字号的声誉受到严重影响 , 这给当时的稻香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
“禾”字商标彰显正统稻香村
1904年 , 清商部颁布了《商标注册试办章程》 , 正式对外受理中外各商号的商标挂号注册 。 1905年 , 稻香村就向清商部申请注册 , 为苏州稻香村糖果号 。 1925年 , 稻香村又向民国农商部申请了稻香村商号注册执照 , 并注明了“禾”字商标 。 这是禾字商标的第一次出现 。
商标注册完成后 , 1926年 , 稻香村在原地址翻造门面 , 在二层中间门面上竖写“稻香村”三个大字;大字两边两项竖写字 , “只此一家 , 并无分出” , 然后将注册的圆形“禾”字商标放在了门面半圆形顶上 , 作为店铺的标志 , 宣示了自己的正统地位 。
文章图片
稻香村还在当时的《苏州中报》《苏州明报》《吴语》等报纸多次刊载稻香村新屋落成广告 , 着重强调了乾隆年间创始与“禾”字商标 , 广而告之“禾”字才是稻香村的正宗标识 。
文章图片
此外 , 当时稻香村所有产品包装也有明确标识了单“禾”商标与“只此一家、并无分出”字样 。 从民国到改革开放前期一直在沿用 。
文章图片
2005年出版的《东南社会与中国近代化》一书中提到:不提苏州的亭台楼榭 , 花园沿池胜过他处 , 即以食物而论 , 稻香村的出品是最有名的 , 差不多无论哪个城市里都有分号 , 牌子上面写着“姑苏分此” 。 而苏州则写着:“只此一家 , 并无分出 。 ”这段文字算得上是对当时苏州稻香村对抗各地傍名稻香村的准确描述 。
1979年 , 《商标法》颁布后 , 苏州稻香村在原有商标的基础上重新申请了“禾字牌”商标 。 1983年、1989年获准注册了“稻香村”商标 , 应用范围包括饼干、果子面包和糕点 。 2013年 , 糕点类稻香村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 苏州稻香村在2003年-2008年 , 两次授权北京稻香村在糕点上使用稻香村商标 , 两方当时签订了商标合同 。
推荐阅读
- 白敬亭“另外的价钱”商标注册成功
- 笑果脱口秀城市漫游@苏州——期待在漫游的途中,与你不期而遇
- 《快乐大本营》停播,湖南台曾注册多个快乐大本营商标
- 追光者:《苏州河》触动人心,吴建豪太拼了,刘也舞蹈张力十足!
- 苏州本土脱口秀 期待更多“爆梗”
- “放肆”的笑?严值高脱口秀将“治愈”苏州人
- 苏州|2022毛不易苏州演唱会,相约现场聆听他给我们讲述的故事
- 李诚儒|李诚儒批综艺电视台,某台注册新商标、暂停老牌综艺,是巧合吗?
- 演唱会|THE9告别演唱会苏州场,门票限量330张,票价最高1799
- 披荆斩棘的爷爷|芒果TV注册“披荆斩棘的爷爷”商标,网友希望王杰、潘长江参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