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崖|宝鸡郭家崖墓地出土摇钱树已成功修复 见证两千年前秦岭蜀道两端文化交流

_原题为 宝鸡郭家崖墓地出土摇钱树已成功修复 见证两千年前秦岭蜀道两端文化交流
西安新闻网讯(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采访人员 庞乐)近日 , 一件出土于宝鸡南郊东汉时期的青铜摇钱树被成功修复 。 采访人员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 , 这件由人物、动物、铜钱等诸多元素组成的摇钱树造型精美、工艺复杂 , 见证了两千年前秦岭蜀道两端文化交流 。
郭家崖墓地摇钱树出土于宝鸡市高新区郭家崖村西的郭家崖墓地 , 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 , 对建设用地发现的文化遗存进行了发掘 , 摇钱树则出土于M15墓 。 M15为砖室墓 , 南北向 , 墓道位于墓室北侧 , 由墓道、封门、甬道、前室、后室、侧室六部分组成 。 摇钱树出土时置于前室西南角 , 树枝残片凌乱散布其周围 , 由枝叶、树干和树座构成 , 根据墓葬形制以及出土器物判断其为东汉中晚期墓葬 。
郭家崖|宝鸡郭家崖墓地出土摇钱树已成功修复 见证两千年前秦岭蜀道两端文化交流
文章图片

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室副主任宋俊荣说:“由于墓葬受到雨水和淤泥浸泡 , 摇钱树出土时已经发生折断 , 只剩下86厘米残高 , 树叶残枝散落周围 , 修复难度很大 。 文物保护研究室历时2年完成了其修复工作 。 我们先清除它的锈蚀 , 锈蚀清除完了以后 , 把所有保存较完好的一些叶片分类 , 进行补缺 , 然后我们在清理的时候 , 上面的锈蚀基本上都是在显微镜底下用手术刀 , 因为它太酥了 , 又脆又薄 。 ”
郭家崖|宝鸡郭家崖墓地出土摇钱树已成功修复 见证两千年前秦岭蜀道两端文化交流
文章图片

经复原后 , 摇钱树通高110厘米 , 分底座、树干和枝叶三部分 。 底座为铁质 , 底座下部为360度平均分布的三叉状支架 , 底座上部为一上大下小的椎状空心体 。 树干共分五节 , 每节铸造一尊佛像 , 共计五尊 。 佛像头顶有高肉髻 , 头后有椭圆形顶光 , 佛像大眼圆瞪 , 面部丰满 , 衣纹清晰 , 左手拳握 , 右手掌心向外部使用无畏印 , 双腿盘曲 , 呈结跏趺坐 。 树干上有纵横交错的五层枝叶 , 其题材有凤鸟、钱形枝叶、凤鸟玉璧、猴等 , 其中位于第5层枝叶正中的璧与佛像图案虽然略微残破 , 但是对照以往出土的佛像枝叶 , 其形象依稀可见 , 佛像额中施加白毫相 , 睁眼 , 高髻 , 有两个同心圆组成的圆形项光 , 由于残破 , 无法辨认其衣服和手势 , 仅推测其为结跏趺坐 。 佛两侧各站立两个人 , 头戴尖顶帽 , 大眼 , 高鼻 。 小人抬头向上似乎在仰视佛像 。 戴尖帽小人手执莲花藤 , 佛像两侧以莲花状树叶装饰 , 树叶顶部各有一朵莲花 , 花瓣为8瓣 , 佛与莲花以及戴尖顶帽的小人均与蔓草之属连接 。 壁下侧为弯曲向上的龙纹龙首顶部较尖 , 做套挂其他枝叶之用 。
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亚岐介绍:“从墓葬习俗上来讲 , 摇钱树是东汉时期流行于四川一带的 , 被认为是吉祥物 , 也称为'神树' , 它的意义就是为进一步研究古代随着秦岭蜀道的开通 , 我国西南地区和中原地区文化交流与传播 , 从这个方面来说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佐证 。 且摇钱树主要分布在以四川地区为中心的西南地区 , 在陕西勉县、城固县等地曾发现和出土 , 但在秦岭以北及中原一带比较罕见 。 这次出土的东汉青铜摇钱树是我省目前发现的较完整的一件 , 蕴含了东汉时期大量的历史、民族、民俗宗教及神话信息 。 ”
【郭家崖|宝鸡郭家崖墓地出土摇钱树已成功修复 见证两千年前秦岭蜀道两端文化交流】据了解 , 摇钱树形象的行成受到了巴蜀地区神树形象和汉魏时期“以富相尚”为主导的观念影响 , 与当地经商和崇尚财富的民风民俗密不可分 。 思想源泉来自于史前和先秦时期的祖先崇拜、社神崇拜 , 吸收了秦汉时期官方信仰的神仙思想 , 摇钱树的内涵是追求富贵与神仙思想的结合 , 是追求多种幸福生活的杂糅 。 考古发现表明 , 摇钱树不仅是一种时代特征比较鲜明的随葬明器 , 而且还蕴含了大量的历史、民族、民俗宗教及神话信息 , 是人们向往和追求金钱财富 , 祈求富贵的物欲观念的表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