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年内316家公司斥资367亿元回购 集中于四大行业

本报采访人员 吴晓璐
9月15日 , 美的集团发布调整回购股份价格上限的公告 , 将回购价格上限由不超过63.41元/股调整为不超过75.00元/股 。 据《证券日报》采访人员梳理 , 截至目前 , 年内已经有15家上市公司因看好公司价值 , 上调了回购价格上限 。 另外 ,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 , 截至9月15日 , 年内有316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 , 累计回购金额达367.34亿元;从行业分布来看 , 集中于医药制造业等四大行业 。
市场人士认为 , 在当前股价已经超过回购方案的价格上限时 , 上市公司调整回购股价上限继续实施回购 , 显示了对公司业绩和内在价值充分自信 。 自股份回购制度改革以来 ,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呈现透明度高、规范性强、完成度高的特征 。
15家公司回购价格上涨
《证券日报》采访人员据上市公司公告梳理发现 , 随着股市回暖 , 今年以来截至9月15日 , 累计有15家上市公司上调了回购股份价格上限 , 其中 , 万通发展已经上调2次 。
“受资本市场及公司股价变化等情况影响 , 公司股票价格已超出回购方案拟定的回购价格上限 , 基于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市场价值等方面的信心 , 为切实推进公司回购股份事项的顺利实施 , 保障投资者利益 , 公司决定将回购股份价格上限进行调整 。 ”在公告里 , 大多数上调回购价格上限的上市公司如是称 。
华泰联合证券执委张雷对采访人员表示 , 上市公司回购一般都有两个附加条件 , 一个是回购数量区间 , 一个是价格区间 。 如果股价超过了回购价格上限 , 上市公司可以选择不回购 , 这种情况下不构成违背回购承诺 。 但是上市公司也可以重新召开董事会修改回购价格上限 , 继续实施回购 。 这种情况下 , 就说明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的业绩很有信心 , 继续看好公司股价 。
“上调回购价格上限 , 本质上还是对公司价值的一种认可 。 ”国海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负责人樊磊亦对采访人员表示 , 一般来讲 , 上市公司实施回购 , 是向公众明确地传递股价被低估信号 , 公司管理层觉得以当前价格回购比较划算 。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回暖 , 股票市场整体回升 , 在这种情况下 , 管理层重新评估股票的价格 , 并且愿意以更高的价格回购 , 也是一种正常现象 , 主要还是认可公司的股价 。 ”
【#证券日报#年内316家公司斥资367亿元回购 集中于四大行业】 约七成回购用于股权激励
《证券日报》采访人员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发现 , 截至9月15日 , 年内有316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 , 累计回购金额367.34亿元 , 其中 , 美的集团、金城医药和嘉欣丝绸等3家公司已经开启了第二轮回购 。 从进度来看 , 有153家实施完成股份回购计划 , 另外163家的股份回购正在进行中 。
从年内回购金额来看 , 85家回购耗资过亿元 , 5家超过10亿元 , 其中 , 格力电器回购金额最高 , 年内已经耗资37.16亿元 。
从行业(证监会行业分类)来看 , 医药制造业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4个行业的公司实施回购较多 , 分别有32家、23家、21家和20家 。
从回购目的来看 , 在上述316家公司中 , 约七成公司实施回购的目的为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公司回购股份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 能有效地将公司与员工绑定 , 激励员工和管理层 , 保证公司发展方向与员工利益一致;二是回购注销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 这是上市公司平衡权益资产和债务资产比例的方式之一 , 通过股份回购 , 减少在外流通股本 , 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三是增强市场信心 , 稳定股价 , 尤其在经济不景气或股票市场行情低迷的时期 , 通过股份回购 , 可以将股票价格稳定在合理范围 , 防止股价非理性持续下跌 , 增加投资者信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