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八年级下册常考、易错基础知识都在这里了!( 五 )


“塞上长城空自许 , 镜中衰鬓已先斑 。 ”岁月不居 , 壮岁已逝 , 志未酬而鬓先斑 , 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 。 陆游不但是诗人 , 他还是以战略家自负的 。 可惜毕生未能一层长材 。 “切勿轻书生 , 上马能击贼”(《太息》)、“平生万里心 , 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 。 “塞上长城”句 , 诗人用刘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 。 以此自许 , 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 , 捍卫国家 , 扬威边地 , 舍我其谁 。 然而 , 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 。 大志落空 , 奋斗落空 , 一切落空 , 而揽镜自照 , 却是衰鬓先斑 , 皓首皤皤 。 两相比照 , 满是悲怆 。 这一结局 , 非诗人不尽志所致 , 非诗人不尽力所致 , 而是小人误人 , 世事磨人 。 作者有心而天不予 。 悲怆便为郁愤 。
“出师一表真名世 , 千载谁堪伯仲间!”尾联亦用典明志 。 诸葛坚持北伐 , 虽“出师一表真名世” , 但终归名满天宇 , “千载谁堪伯仲间” 。 千载而下 , 无人可与相提并论 。 很明显 , 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 , 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 。 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 , 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 , 这自然是无奈之举 。 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通过诸葛亮的典故 , 追慕先贤的业绩 , 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 , 渴望效法诸葛亮 , 施展抱负 。 回看整首诗歌 , 可见句句是愤 , 字字是愤 。 以愤而为诗 , 诗便尽是愤 。
五、论语选读(要求背诵)
1.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知 , 是知也 。 ”
2. 子曰:“知者乐水 , 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 , 仁者寿 。 ”
3.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 子路不对 。 子曰:“女奚不曰 , 其为人也 , 发愤忘食 , 乐以忘忧 ,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
4. 子曰:“人无远虑 , 必有近忧 。 ”
5. 季路问事鬼神 。 子曰:“未能事人 , 焉能事鬼?” 曰:“敢问死 。 ” 曰:“未知生 , 焉知死 。 ”
6. 子曰:“予欲无言 。 ” 子贡曰:“子如不言 , 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
焉 , 百物生焉 , 天何言哉?”
7. 子曰:“知者不惑 , 仁者不忧 , 勇者不惧 。 ”
欢迎转载和分享 , 关注【www.boowen.net】【中学生学习 微信公众号】与你一起成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