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黑河之畔,夫妻同心坚守
文章图片
叶金俄日和妻子冬木措记录巡河日志 。冶晓刚 摄
进入9月,野牛沟的草场已经开始微微泛黄 。一路向前,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啃食着祁连山下孕育的优质天然牧草 。一声鹤鸣,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了隐秘在草里的湿地,几只黑颈鹤与斑头雁在相隔数十米的距离内,共同享受着天境般的自然风光 。
沿着通往野牛沟的二级公路行驶了127公里,我们来到了两年前曾经到过的地方——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黑河源头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工程管护站 。
还是那栋简易的砖瓦房,还是那个小院,还是那个蒙古族汉子 。但不同于上一次的陌生,叶金俄日如同见到了许久未见的老友,笑容满面地走到我面前,亲切地抓住了我的手 。
“好久不见 。”简单问候后,叶金俄日急忙将我们迎进了屋内 。从小院门口望去,这个管护站还是老样子,只不过屋顶上的三块光伏电板看上去新了不少 。“这个是去年县里给我们换的,旧的已经拆走了 。”叶金俄日说,去年县里还给他换了一辆摩托车和抽水用的水泵 。“还给我们置办了一套全新的管护服呢 。”说着,叶金俄日就急忙进屋去取新发的管护服给我们看 。
叶金俄日的爱人冬木措笑容满面地走了过来,精神状态也比上一次见面时要好很多 。
“现在我们的管护条件也慢慢改善了,周围的牧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也越来越认可,工作起来也顺畅了不少 。”冬木措说,随着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的不断推进,很多牧民群众逐渐开始自发帮助他们巡护,发现问题也会第一时间向他们反映 。同时,随着管控越来越严格,现在他们的管护区里已经很少能见到偷挖乱采的人了 。
管护站内的摆设两年间基本没怎么变过 。中央房间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2019年2月颁发的获奖证书,“青海省优秀河(湖)志愿者”是对叶金俄日近些年不断付出的最好褒奖 。
“你看,这个就是去年给我们发的管护服 。”此时,叶金俄日已经换上了崭新的管护服 。橙色的防寒服洁净如新,可见叶金俄日夫妇对这套管护服格外爱惜 。
“要不我带你们去湿地公园看看吧 。”叶金俄日说,这两年间,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青海祁连黑河源国家湿地公园里的候鸟数量逐渐增加,极个别的鸟类冬季的时候都会在湿地公园内出没 。
从管护站出来走了大约10分钟的路程,我们便到达了青海祁连黑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刚下车,叶金俄日便指着远处一群嬉戏的白色鸟群说道:“那就是斑头雁 。”叶金俄日说,这两年黑河的水量明显增加,湿地的面积也在慢慢地扩张 。此外,每年的湟鱼洄游季,黑河里也能见到不少湟鱼 。“虽然每次见到的数量不多,但湟鱼的生存环境的确得到了改善 。”
【『青海日报』黑河之畔,夫妻同心坚守】而随着祁连山国家公园管护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管护力量的不断增强,这两年,叶金俄日夫妻俩的管护压力减轻了不少 。“生态管护员在巡护的过程中也会管护黑河流域的生态,所以现在守护黑河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 。”叶金俄日说,随着生态环保理念渐渐深入人心,牧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也明显增强了,也对他们的日常巡护起到了不小的帮助 。
再过几年,叶金俄日就要到退休的年龄了,他们夫妻二人在这方圆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坚守了20年 。20年,人生近乎四分之一的时间,他们用坚守,换来黑河流域的生态向好 。冬木措说,这是他们夫妻退休后最值得炫耀的经历 。(采访人员 郑思哲)
推荐阅读
- 首次在《人民日报》上做公开检讨的省委
- 青海军阀马步芳是怎么样一个人?马步芳性格特点
- 民国军阀的那些搞笑事迹 让人笑得肚子痛
- 抗战记忆 日寇逼近 《晋察冀日报》仍旧在编印
- 解放初期鲜为人知的青海平叛 投降的马家军复叛
- 1941年日机轰炸西宁 改变青海抗战的历史轨迹
- 马步芳公馆宣传引争议 青海政府将进行专项治理
- 人民日报 日本的确不是一个“正常国家”
- 人民日报谈中越争端 西沙本无事只因贼惦记
- 人民日报 西方策动香港闹剧 欲将祸水引向大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