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康熙皇帝以孝治国,却为何将祖母孝庄太后,停尸37年不肯下葬?

_原题为 康熙皇帝以孝治国 , 却为何将祖母孝庄太后 , 停尸37年不肯下葬?
文案策划、监制:袁载誉 , 文案:小橙子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二十五日 , 孝庄皇后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 , 以75岁高龄病危离开人世 。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 , 在她离世37年后却一直没有下葬 , 这无疑引起当时社会和当今学术界的猜测 ,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康熙皇帝迟迟没有安葬孝庄皇后?
政治|康熙皇帝以孝治国,却为何将祖母孝庄太后,停尸37年不肯下葬?
文章图片

孝庄皇后何许人也
孝庄皇后——清朝第一位太皇太后 。 她的身份不仅仅是皇太极的侧福晋 , 一个深宫内院的女人 , 也不仅仅是康熙的祖母这么简单 。 孝庄皇后在皇太极生前是没有太高地位的 , 她13岁嫁给皇太极 , 后来被封为庄妃 , 地位在后宫中排倒数 , 但是这并不影响庄妃闪闪发光的政治才能 。
在最初清军入关时 , 清军面临着入关难的问题 , 皇室内部各种势力倒戈 , 是孝庄皇后维护了皇室内部的团结与稳定;皇太极生前并未立储 , 所以在皇太极驾崩后 , 作为新生政权的清朝政治一片动乱 , 终于在多方势力斡旋下 , 加上孝庄皇后的刚毅、果决 , 她年仅6岁的儿子福林登基 , 也就是后来的顺治帝 。
【政治|康熙皇帝以孝治国,却为何将祖母孝庄太后,停尸37年不肯下葬?】从此孝庄皇后的人生轨迹也逐渐发生改变 。 而后她又辅佐年幼的康熙皇帝 , 不得不说孝庄皇后在清朝的发展中贡献巨大 。
孝庄皇后与康熙帝
为什么在孝庄皇后去世后康熙皇帝没有即刻安葬呢?要想明白这件事首先得知道孝庄皇后在康熙心中的地位 。
康熙皇帝同他父亲顺治帝一样 , 也是幼年即位 。 康熙皇帝八岁登基 , 但他有着比顺治帝更加特殊的情况——八岁丧父 , 十岁丧母 。 康熙帝在更小的时候 , 为了免遭天花的传染 , 被送往紫禁城外北长街路东的一座宅府养育 , 好不容易重返皇宫后 , 迎来的却是双亲不断离世的悲惨消息 。 但是在他的祖母孝庄皇后照顾下 , 康熙皇帝感受到久违的爱和温暖 , 孝庄皇后不仅弥补了他心灵上的空缺 , 也成为了康熙生命中不可代替的存在 。
政治|康熙皇帝以孝治国,却为何将祖母孝庄太后,停尸37年不肯下葬?
文章图片

在孝庄皇后这个远见卓识的政治家的深谋远虑下 , 她在照顾康熙帝时潜移默化地给他传授了颇多政治理念 , 从小就以领导者的要求教导康熙 。
她会严格要求康熙的饮食起居、言行举止 , 把“站有站相 , 坐有坐相”的古训严格执行 。 孝庄皇后更加注重康熙的品行、志趣的培养 , 年少的康熙曾说他长大后一定要效仿父皇 , 勤勉治国 。 康熙从小就有如此远大的理想抱负 , 与其祖母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
由于孝庄皇后的言传身教 , 康熙自幼便对读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并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 。 康熙在年幼时期培养起来的良好习惯和素养 , 伴随着他的一生 , 在治国61年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康熙帝能在14岁就实现亲政 , 这与孝庄皇后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 当时定下的四辅臣联合辅政的局面并未维持很久 , 臣子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公开而激烈起来 , 鳌拜甚至出现了擅自专权的现象 。
在之后三年 , 鳌拜的专横和政治野心逐渐暴露 , 威胁到皇权 。 孝庄皇后以自己多年的政治经验和超人的智慧 , 鼎立相助 , 全力扶持康熙 , 最终除掉鳌拜等蠢蠢欲动的大臣 , 完全夺回政治大权 , 开始亲政阶段 。
政治权力收回后 , 康熙又平定三藩之乱 , 收复台湾 , 驱逐沙俄侵略者等等 。 每每在谈及这些功劳时 , 康熙都会想起自己的祖母——孝庄皇后 , 他说没有祖母的抚育和悉心教诲 , 是不可能有他现在的成绩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