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瑰宝荟萃:紫禁城六百年历史与典藏( 二 )


清代宫中盛行戏曲活动 , 遗留大量戏曲文物 , 包括戏衣、盔头、砌末、戏本、戏曲演出人物画等 , 具有极为珍贵的戏曲史料价值 。 舶来品钟表 , 在清代并不主要作为实用计时器 , 而是作为室内陈设与欣赏之用 。 今天看来 , 它们不只是艺术品 , 而且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机械科技水平 , 也反映着中外交流的历史 。
第四类是文化的直接记录——书籍 。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 , 原因之一就在于先人将文化与精神书之典籍 , 藏之册府 , 历代递传 。 文教为先 , 历代帝王大张旗鼓地搜求古籍 。 清“世祖入定中原 , 命冯铨等议修《明史》 , 复诏求遗书”(《清史稿》) , 到编纂《四库全书》时 , 乾隆帝更是连续发布征书谕旨 , 大规模征集民间藏书 。 清内府藏书 , 上溯宋、元 , 编有《天禄琳琅书目》 。 除宋元版古籍外 , 设武英殿刻书处 , 编纂刊刻的《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等大量殿版刻本均完好保存 , 武英殿殿版的木板现存24万余块 。
第五类是宗教器具 。 明清皇室有着多种宗教信仰 , 或佛教 , 或道教 , 或萨满教 , 故宫博物院尚遗存大量神像、供器、法器等 , 而尤以佛教文物为多 , 少数为清代蒙藏地区宗教领袖进献 , 大部分为宫廷造办处所造 , 如无量寿佛成千上万 , 佛堂内陈设盈壁满堂 。 尤其重要的是大量佛像与供器 , 多存于原清宫各处佛堂 , 至今摆放位置未曾变动 , 真实地反映了清代藏传佛教在宫内的表现形式 。
第六类是档案 。 即明清两朝政权运转过程中形成的文书 , 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清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情况 , 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 在清末民初几经散佚流转 , 遗留至今尚有一千余万件 , 现主要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典藏 , 少量与故宫宫殿陈设、建筑与服饰、瓷器图样等密切相关者留存故宫博物院 。
此外 , 1949年以后 , 按照现代博物馆的各类征集藏品方式 , 又不断丰富藏品数量20余万件 。 以上所述 , 仅为概略 , 篇幅所限 , 实难细数 。 我们应该更好地以匠心呵护遗产 , 深刻诠释其中蕴含的深邃思想与伟大智慧 , 让其人文精神永远滋养中华儿女的心灵世界 , 智慧光芒永远照耀中华民族的前进道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