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鸣|姜鸣︱开阔我们近代史视野的“老照片猎人”

_原题为 姜鸣︱开阔我们近代史视野的“老照片猎人”

【姜鸣|姜鸣︱开阔我们近代史视野的“老照片猎人”】姜鸣|姜鸣︱开阔我们近代史视野的“老照片猎人”
文章图片

赵省伟同时在主编两套大型丛刊——《西洋镜》和《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发布珍贵的历史照片、版画和漫画 , 既有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场景 , 也有古代建筑和服饰等艺术史题材 , 引起学术界和读书界的关注 。
近代中国的视觉文献 , 尤其时政类的题材 , 除了上海租界里石印的《点石斋画报》等少数风俗类绘画外 , 大部分是国外西文刊物制作的 , 且保存在国外图书馆和私人收藏者手中 , 需要不断寻觅 。 赵省伟于2009年在厦门大学历史系获得硕士学位 , 近年来 , 他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 , 孜孜不倦地搜罗各种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的国外报刊 。 经过他和团队的努力 , 英国的《图片报》《伦敦新闻画报》、法国的《全球画报》《小画报》、意大利的《周日邮报》《周日论坛画报》《人民画报》和各式各样的欧美老杂志上刊载过的资料被充分发掘出来 , 使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得以看到从前的影像 , 读到昔日的报道 , 获悉曾经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过的重要事件和日常生活 , 当初在华的外国观察者——摄影师、采访人员、军人、商人 , 是用怎样的视角记录的 。
赵省伟及其团队的编辑和出版效率很高 , 不断有新著问世 , 给读者带来意外惊喜 。 同时 , 他们的工作又使大家相信 , 还有更多资料等待寻找 。
我在近代史研究中 , 历来留意老照片的应用 , 不仅是为了给著作配插图 , 更是为了寻找时代的感觉 。 通过观察相貌 , 知晓研究对象长了怎样的形象;通过观察历史旧事发生的场景 , 推敲事件的发展过程 。 还可以从老照片上观察民俗 , 了解生活细节 , 感受文明进步和社会变迁 。 但我自己并不到拍卖会上举牌 , 也很少直接到国外杂志上掘宝 , 主要来源是网络、朋友馈赠 , 以及享受赵省伟这样执着的“老照片猎人”持之以恒地蒐集和出版带来的成果 。 去年以来他出版的选题中 , 我尤其关注《海外史料看李鸿章》《意大利彩色画报记录的中国 , 1899-1938》和《英国画报看甲午战争》 , 向读者展示的丰富多彩又令人紧张窒息的历史场景 , 令我深受震撼 , 常常掩卷叹息;也有不少照片 , 激发我进一步探究和考证的兴趣 。 毫无疑问 , 视觉图像的冲击力 , 往往大于文字记录;视觉图像再现的场景 , 会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 难以忘怀 。 其巨大的史料价值 , 是不言而喻的 。 而我对这两套丛刊的最大期望 , 是印制质量能够更精美和更清晰 。
姜鸣|姜鸣︱开阔我们近代史视野的“老照片猎人”
文章图片

《伦敦新闻画报》报道 , 同治皇帝迎娶皇后是在半夜进行的 。 为婚礼布置了华丽的场景 , 但街道被封锁 , 沿街门窗紧闭 , 谁也不许观看 。
在近代历史人物中 , 李鸿章的照片历来披露最多 。 在1870年代 , 英国摄影师威廉·桑德斯、约翰·汤姆逊 , 美国摄影师洛伦佐·费斯勒 , 中国摄影师梁时泰分别为他拍摄了中年时代的肖像 。 此外还有其他人大量拍摄 , 尤其是在他1896年出访欧美时 , 旧照特别丰富 。 对李的照片和漫画 , 张社生在《绝版李鸿章》 (文汇出版社 , 2009年)做了整理归集 , 后又增补成《李鸿章旧影》 (北京日报出版社 , 2018年) 。 在这种情况下 , 《西洋镜:海外史料看李鸿章》 (广州人民出版社 , 2019)依然能有新的发现 , 就显得难能可贵 。 比如李鸿章与三个孙子李国杰、李国燕、李国雄的合影 , 不仅有生动的人物神态 , 体现着这个簪缨鼎食之家的生活气息 , 也能看到他中西合璧的客厅里 , 悬挂着五幅慈禧太后御笔花卉图 , 还有家中使用的地毯、中式痰盂、西式沙发等等细节 。 又如他出访欧洲期间 , 法国人嘲讽他为了不让各国嫉妒 , 右手拿着自己的辫子 , 左手拿刀一截一截切下 , 分送英国女王、法国总统和德国皇帝的漫画 , 真实反映出表面上受到各国政要热烈欢迎的中堂大人 , 其实在西方人心中的孱弱地位 。 ——仅仅在一年多前 , 清政府和北洋海军被日本打败 , 李鸿章被迫在《马关条约》上签字 , 他又有什么资格被吹捧成“东方俾斯麦”?李鸿章感觉甚好 , 自谓:“西俗好名 , 逾于中土 , 每至一处 。 必有报馆人执笔相随 , 纤悉皆书 。 ”各国热捧他 , 无非想在中国攫取更多利益 , 或者吸引中国在西方购买更多军火而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