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中证网』小江湖里的大生意 升级版“T+0”工厂探秘

密密麻麻坐满操盘手的“T+0”工厂如今已面目全非 , 稠密的人群逐渐消失 。 取而代之的是更精密也更无情的程序“操盘手” , 紧盯着市场上4000多只股票 , 交易机会一旦出现便迅速出击 。
这个曾风光一时、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行业 , 如今升级到2.0版 。 拼手速、求盘感的人工“T+0” , 正悄然被高度组织化的程序“T+0”取代 。 由精密程序组成的“操盘手”队伍 , 不仅成本低 , 而且具有极高的普适性 , 微调参数后 , 同一套策略可以对多只股票“一网打尽” 。 目前 , “T+0”操盘行业日益向大型团队集中 , 有的交易规模达到一两百亿元 。
程序化“T+0”受捧
“我们拿出10亿的券来给你做 , 你随便试 。 做得好的话 , 我们再扩大合作规模 。 ”从2017年开始 , 一家量化私募就频繁收到机构的邀约 , 投资总监张天(化名)称 , 不少机构请他接手 , 替机构做“T+0”业务 。
“胆小”的张天思来想去 , 最终还是放弃了这块“肥肉” 。 然而 , 这个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行业 , 并未随着监管收紧而式微 。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 , 一种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横扫A股市场的程序化“T+0”业务又悄然兴起 。
所谓“T+0” , 其实是一种日内高频交易的超短线策略 , 其核心是“高抛低吸” 。 在A股“T+1”交易规则下 , 需要在事先持有一定底仓的基础上 , 赚取当日买入和卖出之间的价差 。 买入和卖出之间时间极短 , 往往要争夺黄金几分钟 。
“T+0”操盘行业曾风光一时 。 2015年 , A股市场大幅震荡 , 一些股民深度套牢 。 在股民解套需求和券商对交易量追求的催化下 , 由专业操盘手组成的“T+0”工厂大批涌现 , 年轻的交易员们一度年薪高达数百万 。 当时 , 许多“T+0”团队规模较小 , 甚至有些公司招两三个交易员就能展开操作 。
曾经拼手速、求盘感的人工“T+0”行业 , 正悄然被高度程序化、组织化的程序“T+0”团队取代 。 这支由精密程序组成的“操盘手”队伍 , 不仅成本低 , 而且具有极高的普适性 。 同样一套策略 , 微调参数后 , 就可同时适用于其他股票 。
程序化“T+0”团队的出现 , 更迎合机构的需求 。 程序化“T+0”对不同市场行情的适应性更强 , 策略更丰富 , 而且成本更低 。 相较于人工“T+0”交易员操作30至40只股票数量的上限 , 机器能监控的股票数量大为增加 。
相比人工“T+0”简单的低买高卖、高抛低吸 , 程序化“T+0”的策略也更为丰富 , 可以通过历史数据进行拟合 , 或对股价形态进行机器学习判定 , 识别强势股 , 判断股票的起涨点和回落点 。 以配对交易策略为例 , 就是在同一行业内选取业务相似、股价具备一定均衡关系的上市公司股票 , 然后做空近期的相对强势股 , 同时做多相对弱势股 , 等两者股价恢复均衡时 , 平掉所有仓位 , 了结交易 。
由于“T+0”策略涉及系统策略开发 , 所以一般以擅长信息技术、金融科技出身的团队居多 。 目前 , 很多“T+0”团队具备私募管理人资格 , 产品多为“T+0”策略 。 此外 , 也有独立的金融科技公司 , 以“算法供应商”身份提供“T+0”业务 , 将其“T+0”策略与机构策略进行结合 。
不过 , 人工“T+0”团队的存在空间并未被完全挤压 。 由于市场需求足够大 , 市场上仍存在人工“T+0”团队 。 张天称:“大型‘T+0’团队也有手动操作的交易员 。 因为人工‘T+0’在做得好的时候 , 收益率比程序‘T+0’高出很多 。 ”
收益分成15%至20%
虽然张天“不敢”接活 , 不过 , 仍有很多人眼馋这块“肥肉” , 市场上 , “代客理财”的“T+0”团队并不在少数 。
“我们肯定不会再回到人工‘T+0’模式 。 但做程序化‘T+0’有门槛 , 需要一定技术积累、人员投入和开发成本 , 所以我们现在还没有打造自己团队的想法 。
我们更希望与市场上排名靠前的机构直接合作 , 这样对我们来说 , 成本、效率方面肯定是最合适的 。 ”一家与“T+0”团队合作的私募人士李想(化名)向采访人员透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