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黑暗的中世纪”这种说法为何是不对的?( 七 )


黑暗|“黑暗的中世纪”这种说法为何是不对的?
文章图片

马基雅维利
马基雅维利许多见解 , 包括对人的悲观的看法以及具有教育意义的《论李维》
(Discorsi sopra la prima deca di Tito Livio)
, 都建立在古代事例的基础之上 。 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之作成为马基雅维利的圣经 , “通过阅读罗马史 , 人们会明白 , 如何建立一个好的政府”(《论李维》) 。 而在他的《君主论》中可以找到怎样进行成功的统治的建议 。 马基雅维利将这部作品献给教宗利奥十世的侄子 , 美第奇家族的洛伦佐 , 在献辞中他直接声明此作源自“不断研读古代历史(大事)”
(continua lezione delle (cose) antique)
, 同时并不回避晚近的事例 , 如中世纪国家的事件 。 这本书总结了中世纪末期的政治经验 , 同时又背离这个时期 , 一心专注于对古罗马的过往做出现世的独特阐释 。 一般来说 , 人都是“忘恩负义 , 容易变心 , 虚假 , 伪善 , 怯懦而贪婪” 。
因此 , 马基雅维利认为 , 君主只能相信自己 , 由此提出了那个声名狼藉的观点:君主有必要结合人和野兽的特质
(a uno principe è necessario sapere bene usare la bestia e l’uomo , c.)
。 君主或国王要超越仅仅作为人道的部分 。 君主的地位 , 即“君主的身份” , 确实成了现代早期“国家”思想的出发点 。 这些“国家”并非合作体 , 也不是联盟 , 更多的是君主 。 君主成为虚构的人格 , 脱离了无数利益驱动的个体 , 使得共同行动成为可能 , 能够分配好与恶;对于臣民 , 既能进行镇压 , 又能施以援手 , 既具有吸引力 , 又具有震慑力 。 总之 , 这个正在成形的国家只有一张面孔 , 它既可以是人的 , 也可以是野兽的 。
后来的启蒙人士 , 康德和他同时代的人 , 实际上继承了他们所歧视的这些知识遗产 , 而并没有克服 。 他们站在陌生巨人的肩膀上而不自知 , 瞧不起孕育这些知识的中世纪 。 诚然 , 在发现历史主义
(Historismus)
之前 , 在关于现实的经验、认知和感受现实的经验及与之相适应的价值相对主义出现之前 , 甚至在了解文化演进现象之前 , 启蒙人士就对中世纪做出了评判 。 因为年轻时期受到传统的熏陶 , 他们崇尚理想化的古希腊罗马图景;但这古典图景却没有经过批判的历史学问的验证 , 它其实是由中世纪晚期发现并创造的关于古典的想象 。 在他们的启蒙运动开始之前 , 在启蒙学者培养出一种知觉 , 能够科学而有条理地辨别出年代误植
(Anachronismus)
的误导和毁灭性缺陷 , 并将这种知觉运用于历史研究之前 , 启蒙学者便开始思考与创作 , 难免会得出武断的结论 。 何况 , 时过境迁 , 这些启蒙学者根本没有意识到中世纪人与天主之间存在直接联系 , 其中不少人却已经怀疑天主是否存在 。
不管怎样 , 他们的判决 , 他们对中世纪的误判 , 最终都成为欧洲文化记忆的组成部分 , 而且将一直发挥影响 。 但是被压制的真相最终还是会留下痕迹 。 不久之前 , 当德国足球精英们因为丑陋的喜悦表达方式而备受指责时 , 还出现过这样的口号:“到处都是中世纪晚期 。 ”一切卑鄙的、令人反感的、野蛮的事物 , 连同折磨、信仰狂热、宗教激进主义或粗野无礼都被称作“倒退回中世纪” , 甚至“黑暗的中世纪” , 而鲜有人将这些看作现代社会的不成熟和失败的发作 。
因而我们自己构建了一个虚构的、陌生的、总归不受待见的时代 , 在那里似乎我们所有的错误都能被推脱掉 , 或一笔勾销 , 或暗暗被原谅:因为我们不是这样的 。 就像“士兵国王”将中世纪史从历史科目中驱逐出去一样 , 这种压制排挤再次上演 , 至少在德意志是如此 。 这就是当前的“怪相” , 18世纪的愚蠢所为 , 就如今天一样 。 与启蒙时代学者以及21世纪初的大多数人所认为的不同 , 中世纪其实更加成熟 , 更聪慧 , 更具好奇心 , 更具创造力 , 更具艺术感 , 在理性和思想方面更具革命性;而同时 , 中世纪在自我评价方面更谦卑、更适度 。 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最具颠覆性的思想家都明白 , 他们是侏儒 , 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 站在过往时代经验的总和的肩膀之上 , 才得以比前人看得更远 。 因此他们能够指出通向重视理性的未来的发展之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