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羊湖畔@龙羊湖畔,“三色产业”富新村
【龙羊湖畔@龙羊湖畔,“三色产业”富新村】
文章图片
航拍龙羊新村 。
文章图片
龙羊新村大门 。
文章图片
村上的文化干事入户 。
文章图片
任生昌在农家乐忙活 。
文章图片
闲暇之余陶希有的妻子打理院子 。
文章图片
冯庭芳在摘花椒 。本报采访人员 殷之皓 孙海玲 摄
“我20多岁的时候,这里就是个荒山坡坡,山上全是石头,没有树,更没有地,大家守着龙羊湖过着苦日子 。”今年58岁的王丕忠曾当过社长、村委会主任,在他的记忆里,那段苦日子至今清晰可见 。
今年的金秋时节,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龙羊峡镇龙羊新村却是另一番景致:村庄干净整洁,一栋栋“湖景房”错落有致,村民忙着捕鱼、丰收、搞发展,过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好日子 。
曾经山峁沟壑几度难,如今脱贫致富换新颜 。谈起今昔变化,何止“翻天覆地”可以概括 。一个村,从贫穷落后、苦寒荒凉到产业兴旺,人人富足,还得从30多年前的那次搬迁说起 。
因为龙羊峡水电站的建设,30多年前,黄河龙羊峡沿线群众开始搬离世代生活的土地,共和县龙羊峡镇的原加什达、查那、前菊花等几个村搬迁到山坡上,成立了龙羊新村,在一片盐碱地上建设新家园 。
在王丕忠的记忆里,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没有水,没有电,更没有路,一片荒凉,生活十分贫穷,是30年前每一户龙羊人家的生活状态 。
1994年,龙羊新村186户670人重新开始划分土地,人均耕地0.11公顷;1998年10月水利提灌正式上水 。从此,龙羊新村浇上了黄河水,种上了水浇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经济作物的种植 。
龙羊峡镇党委副书记张永顺告诉采访人员,2017年,村里摘掉了贫困帽,2018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0多年,龙羊新村历经坎坷艰辛,由吃不饱饭一跃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如今,村里正通过“三色产业”走出一条共同致富之路 。
一
“收网咯……”9月的一个清晨,东方欲晓,天微寒凉,凌晨6时左右,经过一个晚上的捕捞,陶希有和妻子配合默契地准备收网 。
“我们主要捕捞小银鱼,上岸就有商家来收,不需要我们再跑到市场上去,1公斤11元,价格好着呢 。”陶希有说 。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坐拥龙羊湖畔的龙羊新村,是个典型的小渔村,20多年前,村里没有别的收入渠道,捕鱼是很多群众的经济收入来源,全村70%以上村民从事渔业捕捞,年产量约350吨 。
桅杆帆影,渔歌唱晚 。每到夜晚,渔民纷纷走出家门,走向龙羊湖,蓝色的龙羊湖面上灯火辉煌,好不热闹 。
今年50岁的陶希有是龙羊新村人,有着20多年的捕鱼经验,算得上是村里的“捕鱼达人”,每天凌晨1时30分左右到达捕鱼点,一直到第二天破晓收网 。
“每年的8月20日至11月20日是捕鱼期,其他时间是封湖期 。我们晚上捕鱼,白天休息 。”陶希有告诉采访人员,每年的捕鱼期,他和妻子几乎一天不落地捕鱼,现在他家一共有6个网,每天收获200至250公斤的小银鱼,一年下来,有10多万元的收入 。
推荐阅读
- 苏小小是谁?为什么苏小小会被葬在西湖湖畔
- 『金顶』瑞士的湖畔小镇Lungern,美得仿佛童话中的世外仙境
- []布里恩茨湖畔,一个不被世俗烦扰的避世小镇。
- 「教堂」湖畔教堂:在这尖顶大厅里,谁大声祷告?读完我陷入沉思
- 违法渔具■2020年“违法渔具集中销毁现场会”在青海湖畔举行
- 房产@北京一湖畔别墅被强制腾退 以备后续拍卖
- 青海日报:守护尕海湖畔一汪“清水”
- 守护:守护尕海湖畔一汪“清水”
- 16万余只水鸟青海湖越冬
- 『杭州西湖』湖畔大学首次公开办学情况 录取率比哈佛斯坦福还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