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戚继光给后世留下一伟大建筑,连外国人见了都佩服不已,至今尚在( 二 )


“今建空心敌台 , 尽将通人马处堵塞 。 其制:高三、四丈不等 , 周围阔十二丈 , 有十七、八丈不等者 。 凡冲处数十步或一百步一台;缓处或四、五十步 , 或二百步不等者为一台 。 两台相应 , 左右相救 , 骑墙而立 。 造台法:下筑基与边墙平 , 外出一丈四、五尺有余 , 中间空豁 , 四面箭窗 , 上建楼橹 , 环以垛口 , 内卫战卒 , 下发火炮 , 外击敌人 。 ”
之后 , 经过了五年的艰苦施工后 , 蓟镇长城终于竣工 。 在验收检查的过程中 , 戚继光发现长城守军存在很大的问题 , 因为 , 战争并不常有 , 边防士兵时常处于清闲的状态 , 所以 , 难免会产生倦怠 。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 戚继光在经朝廷批准后 , 从浙江调来几千名战斗力高涨的精兵 , 安排在各地长城军中 , 让这些士兵成为军中的楷模和表率 。
这些浙江精兵都是曾经与戚继光共同抗击倭寇的戚家军 ,他们不但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 , 又经受过战争的洗礼 。 在训练长城守军的过程中 , 戚继光对守军的要求与对戚家军的要求别无二致:一是、每天的训练不能马虎 , 二是、在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 。 戚继光在校场指挥时 , 命令每个士兵要将训练视作战争 , 从熟悉指挥官每个命令到辨别各种旗语、金鼓号令 , 再到各类武器的演练 , 最终 , 成为一名合格的长城守军 。
长城|戚继光给后世留下一伟大建筑,连外国人见了都佩服不已,至今尚在
文章图片

除了单兵作战能力外 , 戚继光的训练还格外重视战术训练 。
早在抗击倭寇时 , 戚继光就经常根据战场地形不同而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 , 绝不千篇一律 。 戚继光将蓟镇大体分为三种战略地形:其一、为内地百里平原;其二、为靠近边界的“半险半易”之地;其三、为边境外复杂崎岖的山谷 。 并且 , 戚继光还制定了马、车、步三种战术 , 分别应对三种截然不同的地形 。
三类兵种相互配合 , 如战车结成方针 , 马军穿插其中 , 步兵在阵前设置拒马 , 能够有效阻止善于马站的蒙古人 。 可以说 , 古往今来 , 后人都赞戚继光军事才能出众 , 却很少有人知道戚继光在非战争时期也为边防做出了巨大贡献 , 有关戚继光的丰功伟绩时至今日仍在长城沿线流传 。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