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生面的"校企对话"!高校企业共商人才培养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真是没想到还能采用这样的校企合作方式 , 新颖真诚 , 让人印象深刻 。 ”10月23日 , 一场别开生面的“校企对话”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举行 , 此次2020年校企合作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会暨智能制造时代校企职涯人才发展研讨会由上海市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校外实践基地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联合主办 。
作为一所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特色的地方应用型高校 , 多年来该校秉承“依产业而兴 , 托科技而强”根本使命 , 聚焦上海新三项重大任务 , 主动积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 深入推进校城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 “鞋子合不合脚 , 自己穿着才知道” , “人才培养质量好不好 , 只有企业和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 。 ”为了增强和企业的沟通交流 , 打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 , 该校以培养一线电气工程师为目标的电气学院“主动出击”邀请企业“上门做客” , 积极对接上海制造行业企业发展需求 , 一口气给上海合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柘中电气有限公司、上海贽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辽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西门子线路保护系统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发出“请帖” , 特别以上海市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校外实践合作基地上海合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主 , 通过与企业“面对面” , 与行业“心对心” , 实现校企“精准对接” 。
在这次论坛上 , “传统的合作方式是企业需要什么 , 学校供给什么 。 面向上海制造业发展未来方向 , 学校可以主动帮助企业‘出谋划策’ 。 通过与企业共同建立‘产业学院’ , 做到校企‘无缝对接’ , 实现专业育人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全过程 , 使得培养的学生能实现人岗匹配 。 ” 谈及改革校企合作方式的初衷 , 该学院院长荆学东教授说:规避传统校企合作方式的不足 , 帮助企业成长 , 以真正实现“精准对接” 。
“学校和企业搭建的协同育人效果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生自身 。 如何让学生在大学里树立清晰的职业目标 , 是校企育人共同体的主要着力点 。 ”在这次论坛上 , 上海市高校职业生涯专家代表王东从智能制造时代职业生涯人才发展的视角、工科生发展方向以及如何提高职场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为学生的职业发展“问诊把脉” 。 他说 , 学生在低年级的阶段是一个意识启蒙阶段 , 需要在这一时期建立明确的目标 , 在高年级阶段确定方向以及未来想要走的路 。
电气学院在这次校企论坛上 , 首邀职业生涯专家为大学生开展“一对一”的“点睛” , 让校企协同育人路径创新指向了学生的需求 。 “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大多与实际运用存在一定的差距 。 大一学生对专业都较模糊 , 从大一开始就应该让企业参与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 这样不仅能够更能够把专业理论与实践培养相结合 , 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职业规划能力 。 ”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会长王浩天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发表了自己的想法 。
【|别开生面的"校企对话"!高校企业共商人才培养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如何打造行业一线的“全职高手”? 上海西门子线路保护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路径给出了自己的定义 。 “一个工程师手把手带1-2个学生 , 让学生在企业进行5-12个月的实习 , 将某一个项目持续性地开展下去 , 包括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发表以及科学研发等 , 同时也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公司文化并将及时反馈给学校 , 达到高度的产教融合 。 ”在这次别开生面的校企对话会上 , 各企业专家把目光都瞄准了智能制造时代如何深度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 。 电气学院将在未来的人才培养中会探索建立“产业学院”平台 , 搭建多主体协同育人体系 , 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全链条”规划布局 , 创新实践教育教学方法 , 共同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