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装|东北秋收季刮智能风:无人收获机、“空调”粮仓等

正值秋收时节 , 当很多人还在脑补农民弯腰弓背、挥汗如雨的农忙画面时 , 在东北的广袤农田里 , 无人收获机、倒伏收割“神器”、“空调”粮仓等智能化农业机械 , 令这个收获季充满科技风与未来感 。
无人收获机用上北斗卫星导航
近日 , 在黑龙江省红卫农场种植户韩双栋的水稻田里 , 三台无人驾驶智能收获机自动转弯 , 身后“吐”出粉碎的秸秆 。 不一会儿 , 一块7亩的水稻田就收割完毕了 。 采访人员登上无人驾驶智能收获机 , 发现一个四方形盒子是这台机器的“大脑中枢” , 显示屏上闪烁着一些数据 。
“这个37 , 表示在头顶上方可以接收到37颗北斗导航卫星信号 。 ”一位技术人员介绍 , 盒子里加载了复杂的软件系统 , 用户只要输入地块定位 , 点“开始”键就可以操作了 。
在收获现场 , 采访人员随手抓起一把粉碎的秸秆 , 发现里边没有一颗遗失的粮食 。 红卫农场农机科科长李岩说 , 借助北斗导航卫星定位 , 无人驾驶收获机提高了收获精度 , 可以减少收割过程中的粮食损失 。
【改装|东北秋收季刮智能风:无人收获机、“空调”粮仓等】不久前 , 无人农业作业试点现场推进会在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召开 。 在这个会上 ,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 在试验区建设的带动下 , 具备无人驾驶能力的拖拉机、插秧机、收获机等已逐步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 。 今年上半年 , 我国累计销售各类自动驾驶农机装备和系统1.17万余台套 , 同比增长213% 。
智能农机改变了传统秋收方式 。 采访人员在辽宁省铁岭县蔡牛镇张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玉米地里看到 , 一台大型联合收获机正在作业;驾驶室的显示屏上 , 玉米的水分、产量、收获面积等信息实时更新 。
张庄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说 , 一台收获机每天可以收获200亩玉米 , 过去种地用“小四轮” , 灭虫用小药壶 , 收获用镰刀 , 现在种收都是智能化大农机 。 “以前十几天才能收完的庄稼 , 现在几天就能完事 。 ”
倒伏收割“神器”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今年8月底、9月初 , 东北遭遇台风“三连击” , 部分地区玉米出现倒伏 , 一些农户曾一度犯愁怎么收 。 如今 , 一台台经过改装的收获机如“变形金刚”般在地里驰骋 , 扶起秸秆 , 收获玉米 , 这种秋收“神器”确保颗粒归仓 。
在全国产粮大县吉林省农安县 , 农缘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李忠余正开着改装收获机收割倒伏玉米 。 收获机的割台上加装了三对辅助喂入搅龙 。 收获机启动前行 , 搅龙开始旋转 , 趴在地上的玉米秸秆被割台前尖扶起 , 顺着搅龙被拽上割台 , 玉米棒被收进仓内 , 秸秆被粉碎铺在地上 。
今年农缘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经营的7500多亩玉米倒伏严重 。 “玉米秆横七竖八地倒在地里 , 一开始比较犯愁 。 ”李忠余曾经做过10年的农机维修工 , 经过十几天的反复试验 , 他将合作社6台收获机改装 。
为了让更多农民掌握改装经验 , 农安县农机部门专门组织了改装农机作业现场会 , 邀请李忠余为当地种粮大户现场演示 。 目前 , 吉林省有超过15000台经过改装的收获机正在地里抢收粮食 。 “预计10月底秋收基本结束 , 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邬晓东说 。
为适应倒伏作物收割要求 , 加快抢收 , 黑龙江省财政下拨1.7亿元 , 用于收获机械改装补贴 , 目前已改装近2万台机械用于秋收 , 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
在黑龙江省兰西县兰西镇种粮大户周春波的玉米地里 , 改装后的收获机正在收获倒伏玉米 。 周春波说 , 9月初因为台风玉米出现倒伏 , 当时玉米到了成熟期 , 对产量影响不大 , 但如何收回来却是件犯愁的事;现在看 , 改装后的“神器”起了大作用 。
“空调”粮仓保障粮食品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