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匠心守护 未来可期!“用一生做好一件事”

“用一生做好一件事” , 这句话简练而不简单 。 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与智慧 , 更彰显了传统工匠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和精神 。 在北京故宫 , 有一位老者 , 正是用他一生的行动 , 深刻诠释了这句话 。
“瓦木石扎土 , 油漆彩画糊” , 俗称“八大作” , 是紫禁城营造中最重要的部分 。 今天故宫的每一个修缮环节 , 都力求遵循几百年前的传统 。 以紫禁城为代表的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内涵丰富 , 程序严整 , 技法精细 。 64岁的李永革 , 是国家级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承认 。
他守着这座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古建筑群 , 一转眼就是四十年 , 修了四十年 。 传统中式木工工具基本上是以各种尺寸的锯齿、刨子和凿子为主 。 而这些简单的工具在李永革的手中 , 却能化腐朽为神奇的神奇力量 。 故宫历经百年风尘洗礼 , 有些地方可以算的上是“危楼”一座 , 李永革的工作就是让这些“危楼”重新生机 。
“井掏三遍吃甜水 , 人从三师武艺高” 。 这是李永革刚入行时师傅对他的教导 。 李永革成为木工学徒后向每位接触到的老师傅学艺 , 也因为他的虚心、刻苦 , 让他在同辈的木匠中脱颖而出 , 有机会亲身参与、主持了故宫的东南角楼、西南角楼、太和殿的维修以及建福宫花园的复建等重要古建修复工作 。 就这样年复一年的 , 徒弟变成了师傅 , 他希望学生首先要有对建筑本身的敬畏和发自内心的热爱:“早些年的老师傅爱自夸 , 动不动说我这个可以保你万年牢 。 万年牢 , 这就是一个工匠最大的骄傲 。 我去看过应县木塔 , 上千年了 , 也许还可以存活上千年 。 所以 , 将600年的紫禁城完好地交给未来 , 并非虚言 。 ”
李永革说:“都是干一行 , 我就用一生的精力去学习它、钻研它 , 做到极致 , 讲的是这种工匠精神 。 ”李永革在故宫里 , 专注做着自己的工作 , 不被外物干扰 , “佛系”生活 , 踏踏实实过好生命的每一天 , 守着一方自己的小天地 , 致力于重现中国古建筑之美 。 于他而言 , 热爱古建筑 , 这就是一种力量 。 每一处古建筑 , 每一种传统文化 , 如果失去了人类的热爱 , 也就丧失了生命力 。 而李永革的热爱 , 让古建筑一次又一次焕发生机 。
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 。 有这样的大国工匠 , 继承发展了传统的民族工匠精神 , 以舍我其谁的信念 , 脚踏实地 , 追求完美 , 不仅将生命化作绝技 , 而且打破传统观念 , 不把技能当资本 , 而把绝活儿当作国家、民族的财富 , 倡导、实践国家兴亡 , 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精神 , 匠心守护 , 我们未来可期 。 (许晓庆)
【古建筑|匠心守护 未来可期!“用一生做好一件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