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学习强国—乡村振兴丨河北安国:循着药香奔小康( 二 )


主业特色鲜明、社会受益效果明显、居民生活丰富多彩 , 安国市走出了一条依托特色产业、实现综合发展、兴业强市富民的小康之路 。
促进产业兴旺的务实创新之举
一是主动规划引领 , 紧抓机遇清晰产业发展定位 。
安国市委、市政府按照河北省政府确定的“三区”(仓储物流商贸区、绿色循环工业区、健康养生文化区)、“三基地”(研发基地、出口基础、种植示范基地)、“三体系”(种植规范体系、流通标准体系、质量追溯体系)规划 , 大力践行“种好药、做好药、卖好药、用好药”理念 , 努力实现中医药全产业链协调发展 , 全力打造国家级中医药产业聚集之都、健康文化养生之地、绿色生态宜居之城 。
二是重视传承创新 , 聚焦“四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
种好药 。 为恢复中药材原始药性 , 种出道地好药材 , 安国市重点实施了“1+10+100”工程 , 打造了1万亩的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北方最大的药博园 , 推广建设了10万亩以“八大祁药”为主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 , 带动了周边县市、太行山脉、燕山山脉近百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 。 以药博园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园区入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 正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 。 2017年 , 安国应邀参加国家新版中药材GAP修订会议 , 安国道地中药材种植标准得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充分认可 。
做好药 。 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高端定位 , 科技创新、绿色引领” , 将绿色循环工业园区规划面积由2007年的10.29平方公里调整为目前的23.3平方公里 , 累计投资10亿元 , 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基础设施 , 实现“九通一平” 。 园区在全省综合排名3年间上升107个位次 , 被工信部评为河北省唯一的国家级绿色制造园区 。 深入实施“名企名院进安国”战略 , 相继引入了北京同仁堂、天津天士力、漳州片仔癀等8家上市医药企业 , 建立了京津冀中医药产业创新战略联盟、金木院士工作站等一大批创新平台 , 产业聚集效应已经显现 。
卖好药 。 由天士力投资50亿元、规划占地2000亩的安国数字中药都一期工程2017年正式启动运营 , 实现了中药材交易由传统模式向“五统一”(统一标准、统一检验、统一交易、统一仓储、统一票据)现代化交易模式的转型升级 , 实现中药材的“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控、责任可究”的质量追溯体系 , 健全中医药产品质量检测、追溯、诚信体系建设 , 从平台、功能、管理、业态方面全面提升 , 成为叫响“安国无假药”市场品牌的重要支撑 。
用好药 。 依托“千年药都、关汉卿故里、红色文化”三张文化名片 , 安国市高标准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 精心实施“十大健康旅游示范工程”(药王庙文化景区、关汉卿文苑、热海健康小镇、药苑小镇、绿谷小镇、毛主席视察纪念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晋察冀边区银行、天士力民族医药园、金木养生体验园) , 打造集展览展示、求医问诊、养生休闲、健康养老、红色教育为一体的健康文化养生之地 。
三是提升科技引擎 , 瞄准前沿注入产业发展动力 。
安国市高端引智 , 邀请张伯礼、黄璐琦、吴以岭3位院士和澳门科技大学周华教授为中医药产业发展顾问 , 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多家国内知名院校合作 , 提升安国中药产业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
投资1亿元发展现代中药种业基地 , 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科院等9所高校合作 , 运用现代技术培育优良种苗 。
依托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实验室 , 通过组培、脱毒、快繁等现代化技术手段 , 对珍稀濒危药材资源进行保护、繁育和推广 , 全面打造中国珍稀濒危药材种苗繁育与推广基地 。
【中药材|学习强国—乡村振兴丨河北安国:循着药香奔小康】与天士力集团、天津中医药大学、河北大学等知名院校及广安门医院、东直门医院、河北省中医院等知名中医医疗机构合作 , 建设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和河北省中药材质量研究院 , 引科技高地之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