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明朝建了长城,为何不守于长城,非要将战略决战设在宁锦防线上?

_原题为 明朝建了长城 , 为何不守于长城 , 非要将战略决战设在宁锦防线上?
明军若能够前出守卫辽东的宁锦防线 , 为何还要退而求其次 , 被动守卫身后的长城呢?
明朝中前期 , 明廷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辽东地区 , 在永乐九年还建立了奴儿干都司以统辖今天吉林和黑龙江地区的少数民族 。 如果没有对包括宁锦地区在内的东北地区的掌控 , 就无法应对明宪宗时期东北女真人的第一次崛起 , 更不可能有“成化犁庭”这样的大捷 。
“成化犁庭”的主导者:明宪宗朱见深
辽东|明朝建了长城,为何不守于长城,非要将战略决战设在宁锦防线上?
文章图片

相反 , 如果没能控制辽东 , 单薄的长城防线是非常容易被突破的 , 这不止一次发生过 。
公元1449年 , 明英宗受太监王振鼓惑率大军亲征蒙古瓦剌部失败导致全军覆没 , 瓦剌太师也先率领的瓦剌骑兵便轻松突破长城返现进抵北京城下 。 若不是于谦挽狂澜于即倒 , 立国还不足一百年的明王朝很可能就此便会步宋朝后尘南迁而长期偏居一隅一蹶不振 。
瓦剌太师:也先
到了明末 , 明军在辽东与后金的对抗中已经逐渐失势 。 皇太极自公元1629年至1642年的13年间更是先后五次率军途径内蒙及大同、宣府地区劫掠中原 。 坚固的万里长城在此过程中完全形同虚设 。 万历时期 , 逐渐衰微的明朝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力虽然已经远不如明初的永乐时期 , 但在辽东占据战略主动的明军就如同一把威慑女真人的利剑 , 使其无法有效整合力量南下威胁中原 。 萨尔许之战后 , 丢失了战略主动权的明军则已无法有效威慑努尔哈赤的后金了 。 随着蓟辽督师袁崇焕被崇祯皇帝冤杀以及洪承畴在松锦战役中的失败断送了明军最后的13万精锐 , 整个辽东地区已几乎尽数为皇太极的后金政权所有 。 这个时候 , 丧师失地的明军也只有平西伯吴三桂的区区三万多关宁骑兵守卫山海关了 。 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后就是无险可守的河北平原 , 若满清破关入侵 , 明廷何以自持?
被崇祯皇帝冤杀的蓟辽督师:袁崇焕
辽东|明朝建了长城,为何不守于长城,非要将战略决战设在宁锦防线上?
文章图片

【辽东|明朝建了长城,为何不守于长城,非要将战略决战设在宁锦防线上?】能够插入后金腹心的战略要地辽东以及宁锦防线明廷尚且守不住 , 漫长且摊薄了兵力的长城防线又如何守住?况且此时的明廷经济状况已经恶化 , 官员士绅们更是大肆敛财、一毛不拔 。 要全线守卫万里长城需要多少兵力 , 明廷拿得出这个军费吗?如果能拿得出这个钱 , 崇祯皇帝也不会因为拿不出钱调兵勤王而被李自成农民军逼得吊死在煤山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