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漕运的海路

【天津|漕运的海路】_原题为 漕运的海路
漕运的概念是 , 旧时从水道运输粮食 , 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 。 元代“远漕通诸岛 , 深流会两河” , 使直沽之地“舟车攸会 , 聚落始繁” 。 明代 , 天津成为漕运转运基地 , 仓廒广阔 。 漕运使得天津成为北方沿海商业中心 。
元代京杭大运河全线开通 , “运河二千余里 , 漕运公私货物为利甚大” 。 但是由于“失于修治 , 不惟涩舟行 , 妨运粮 , 或致漂民居 , 没禾稼” , 而使海运渐兴 。 到明代洪武年间 , 大运河全线淤塞 , 一方面发展海漕 , 一方面修治大运河 。 永乐十三年(1415)大运河疏通后 , 又停止了海上漕运 , 专行河运 。 清代沿袭明制 , 实行河运 , 康熙二十三年(1683)清廷统一了台湾 , 之后开放海禁 , 海漕再度兴起 。
据《清稗类钞》记载 , 海漕从淮安府到天津卫水程三千余里 , 要经过七十余个地方码头 , 它们是:淮安府、安东县、马洛关、芦浦、杨寨、白沙关、云梯关、淮河套、东洲山、高公岛、鹰游山、芦沟所、青口、兴庄、东流所、涛洛场、信阳场、齐堂岛、灵山岛、竹槎岛、浮岛、湾岛、管岛、田横岛、钦岛、青岛、灰岛、炕儿岛、元城岛、双驼埠、宁津所、成山卫、青鸡岛、罗山所、威海卫、刘公岛、宁海州、空空岛、奇山所、海山县、登州新海口、沙门岛、桑岛、山母屺岛、三山岛、夫容岛、海仓、鱼儿铺、白浪河、八沟河、小清河、清河、丝网口、江岔、大口子、大清河、唐头寨、小沙河、浑水汪、降河、久山河、大沙河、泊油河、套河、沙头河、大沟河、桑句河、徐家沟、乞沟河、大沽河、天津卫 。 天津卫之后还有张家湾 , 在今北京通州 , 是航线的终点 。
天津和上述这么多地方形成了物流体系 , 加之地理位置重要 , 岂能不繁华鼎盛 , 成长为北方大都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