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李煜与鹅梨帐中香 苏轼带货“男香” 古人用香超乎想象
原创 莫莫 印客美学
文章图片
不知道各位inker印象中的古人的生活是如何的?
我们都认为古人的生活都很粗糙,其实古人远比现代人精致 。
每日以香熏衣熏屋已是稀松平常,帝王将相出行伴香、是贵族彰显身份地位的方式,文人墨客聚会抚琴焚香乃雅事,甚至以香觅知己 。
焚香在古代不仅是一种社交礼仪,还是一种修习身心的方法,更是一种文化 。
他们是如何用香的,今天小印就跟大家一起来看看这道关于香气的嗅觉风景 。
- 01 -
以香熏衣
古人的“香水味儿”与形象管理
香于现代而言,是一种自我形象管理和氛围营造的需求,香用得好可以彰显个性,表达自我,粗暴来说就是古代IP打造的一个部分,是谓“闻香识人” 。
但“香水”不是现在才用,嗅觉类的自我形象管理也不是现在才有,在古代特别唐宋时期,人们就已经有对“衣衫飘香”的追求,只是他们的做法不是“喷”,而是“以香薰衣” 。
|| 香方
就像现代香水有不同的味道可供选择,古人的薰衣香也有很多不同的方子 。
有高雅的沉香型,有药香型,也有拟花香“熏衣笑兰香”,“熏衣梅花香”等等,按照方子把材料制成香饼,香丸,香末等进行不同方式的使用 。
古籍《陈氏香谱》、《香乘》,《千金翼方》、《千金月令》、《肘后备急方》等都有记录多种不同的香方 。
文章图片
《陈氏香谱》局部
这些香方不仅都是各种木头的味道,它们的层次和种类繁多,至今也有一些比较知名的香气配方得以保存 。
比如这一组高贵女性香的代表“南阳公主熏衣香”,据说闻之有女性艳丽之感,气味丰富,香调明朗绮丽,展现的是皇室公主的高贵与风情 。
文章图片
在《香乘》和《陈氏香谱》中均有记载
再来一组“甜香” 。
在《甄嬛传》中有提及过的江南李主帐中香,据说由南唐李后主所发明,也叫鹅梨帐中香,特别之处是要把香料和梨汁或蔷薇水混合,借助梨汁或蔷薇水使香气发甜,所以极其甜美芳香,沁人心脾,甜美可人儿必备 。
文章图片
黄庭坚
而香不仅只存在于女性群体,最受宋代文人欢迎的“男香“之一是“韩魏公浓梅香”这一梅花香 。
味道如梅般清冽,香学大家黄庭坚形容此香为“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 。
这一梅花香的知名则与苏轼和黄庭坚两位当时的名士有关,相传由韩魏公传与苏轼,再由苏轼进行传播,而黄庭坚被贬途径闻到了此香并赞不绝口,因此这款香在文人墨客中流行起来,这可能是早期“网红带货”的教科书范本了 。
所以闻香识人,不管是中外古今都是相通的,学会用香,就能展现人的不同个性和文化涵养 。
|| 熏衣
说完了香方,到底如何熏衣?
常见的两种方法就是佩戴香囊,香球和用熏笼,陆游在诗《四月晦日小雨》中就描绘了熏笼这一方法:
风生团扇清无暑,衣覆熏笼润有香 。
以下这一幅明代画家陈洪绶所绘《斜倚熏笼图》的局部图,也可以看得很清楚:
文章图片
熏笼(如图)是古代的取暖用具,也可熏香、熏衣、熏被 。
熏衣做法在《洪氏香谱》中有详细记载,大致是将热水放置在竹笼底部,再将衣服覆盖在竹笼上面,让衣服沾上湿气 。
放到香炉上焚香熏衣 。如此,衣物上的香气不仅鲜明持久,还能够延续数日 。
推荐阅读
- 《中国新闻网》透露年度盛典节目单,肖战也在其中,期待精彩表现
- 养生段子手健康脱口秀 春节来新闻坊 一道听医讲
- 《启航吧 少年》2022年少儿春晚将于1月31日上午905在梧州新闻综合频道首播
- 五哈新闻报道初体验 陈赫走访采风未来乡村
- 央视《新闻联播》独家报道晚会彩排,提前公开部分嘉宾选择
- 央视《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召开,今年春晚创新引领 值得期待
- 《乡村爱情14》今晚开播,这趟“乡爱列车”你遇到了吗?
- 2022春晚:完成第一次彩排,《新闻联播》首次对其进行全方位报道
- 【韩网新闻】被‘Running Man’纠缠的‘不舒服’…“再怎么亲近也不能说脏话”!
- 让曹可凡主持新闻节目!东方卫视“后继无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