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李煜与鹅梨帐中香 苏轼带货“男香” 古人用香超乎想象( 三 )
是香作为修行载体的呈现 。
而佛学中的坐禅,也有坐香的叫法,丛林寺院的禅堂日常基本保持坐七支香(早板香、早四支香、早六支香、午板香、午四支香、养息香、晚四支香) 。
每支香开始,在正式坐香之前还要行香 。
文章图片
《楞严经》
除去在宗教群体,在文人逸士群体中也有简单的修习体现 。
香除了作为聚会“伴侣”的身份出现,也会是聚会的主角 。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经常以香相聚,品香鉴香,谓之“香席” 。
步骤有三,品香,对香料进行了解以及使用,坐香,在香斋中探究心性,课香,用书法记录并习静,
文章图片
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卷》,描绘了苏轼、黄庭坚等名士的一次雅集
在这样的艺术活动中,我们亦可见此时用香的目的已不止于形象,社交与艺术,而是通过香有意识地去修心,清净自我,品悟人生 。
文人墨客最终在香中,开始探寻自己的心性 。
文章图片
马远《竹涧焚香》图,描绘静坐与焚香场景
历史上不少著名学者也将香视为净心契道之物,比如苏轼就经常通过焚香静坐的方式,以清净心灵,反躬自省 。
苏轼将香作为儒养德性的载体,还留下不少感悟的词句,比如以下的《黄州安国寺记》:
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
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从生而不可得 。
描述的是焚香静坐之时,苏轼忘我而达到清净和虚空的境界 。
从这些点滴依据,我们可窥见古代在用香之中暗藏的宽广的嗅觉文化,从个人到社交到艺术追求再到个人心灵解脱,香无处不在 。
在现代,我们也不妨在除了”拜拜“时用香,在心烦之时亦去效仿”卧看萦帘一炷香“,享片刻古人清净的雅致,去感受香更宽广的文化色彩 。
文章图片
看一场艺术的展览 访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个美好的物品 办一场文艺活动
_原题是:《古代的用香高手,超乎你的想象》
阅读原文新闻推荐
《风犬少年的天空》收官
星报讯(采访人员吴笑文)日前,由张一白、韩琰、李炳强执导16集青春剧《风犬少年的天空》收官 。《风犬少年的天空》是导演张一白22...
推荐阅读
- 《中国新闻网》透露年度盛典节目单,肖战也在其中,期待精彩表现
- 养生段子手健康脱口秀 春节来新闻坊 一道听医讲
- 《启航吧 少年》2022年少儿春晚将于1月31日上午905在梧州新闻综合频道首播
- 五哈新闻报道初体验 陈赫走访采风未来乡村
- 央视《新闻联播》独家报道晚会彩排,提前公开部分嘉宾选择
- 央视《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召开,今年春晚创新引领 值得期待
- 《乡村爱情14》今晚开播,这趟“乡爱列车”你遇到了吗?
- 2022春晚:完成第一次彩排,《新闻联播》首次对其进行全方位报道
- 【韩网新闻】被‘Running Man’纠缠的‘不舒服’…“再怎么亲近也不能说脏话”!
- 让曹可凡主持新闻节目!东方卫视“后继无人”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