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软件园|探索智慧管理新模式 这个园区让工作与享受不再泾渭分明

李 迪 本报采访人员 盛 利
“园区的工作人员神了 , 我来这里工作没多久 , 就能准确报出我的信息 , 协调事情能迅速反应 。 ”位于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的成都育碧电脑软件有限公司的员工李佳告诉采访人员 , 在这样的环境中 , 工作与享受不再泾渭分明 。
智慧园区的建设不仅仅能够为园区员工和企业提供方便 , 也是智慧化建设的一个展示窗口 。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 , 国内更多的园区投身于智慧化建设中 , 成都天府软件园只是其中涌现出的一个亮点 。
那么园区该如何实现智慧化运营管理?智慧化建设发展又为园区企业和员工带来哪些便利?10月15日 ,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走进成都天府软件园 , 近距离探访智慧管理新模式下的高科技产业园区 。
在线为员工提供精细化服务
近年来 , 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 引领带动园区科技赋能、创新驱动 , 提升园区精细化运营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 推动园区逐渐走向智慧化、创新化 , 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
其中 , 园区在企业服务方面不断积极创新 。 成都天府软件园为提高客户辨识率 , 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有“人脸识别”技能 , 通过汇集、分析客户特征等信息 , 形成对辖区企业车、车位等要素的高辨识率 , 达到“点对点”精细化服务 。
除此之外 , 对于员工来说 , 该智慧园区到底有多“智慧”呢?
自2014年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首批中国智慧软件园试点园区”以来 , 成都天府软件园已建立“微园区”等多个面向园区管理、园区企业运营和职工生活服务的信息化服务体系 , 用智慧化为员工工作和生活赋能 。
“面向个人用户的成都天府软件园‘微园区’入口在成都天府软件园的微信公众号里 , 包含智慧停车、疫情专区、招商服务等在线功能 , 集园区资讯、统一支付等相关信息为一体 , 为园区职工提供全方位生活消费服务 。 ”成都天府软件园相关负责人介绍 。
采访人员打开“微园区”中的车位导航服务后发现 , 地图上每一个停车位都有编号和颜色 , 红色代表有车 , 蓝色代表无车 , 可以导航去蓝色车位停车 。 因此 , 在员工开车驶入园区前 , 用手机打开“微园区”入口 , 点击车位导航 , 就可查看附近停车场的停车情况 , 避免找车位“绕圈圈”耽搁时间 。
截至目前 , “微园区”有注册用户7万余人 , 日均服务超2万次 , 疫情期间累计扫码通行390万余人次 。
将园区建成企业“大展厅”
一场疫情 , 给我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 , 也让全国各地园区意识到了智慧化建设的重要性 。 例如 , 在疫情期间 , 成都天府软件园快速组织开发了一款手机应用程序 , 实现了针对复工员工的扫码快速查验功能 。
“有了这个扫码快速通行小程序 , 进门前的身份核验环节耗时从原先的‘分钟级’提升到‘秒级’ 。 拥有园区一卡通账号的员工 , 既不用重复注册也不用填个人信息 , 一次扫码操作就能通行 。 ”成都天府软件园相关负责人说 , 依托园区智慧运营中心的平台数据 , 该小程序给企业复工带来了极大便利 。
目前 , 园区智慧运营中心已经建成了园区大数据和产业大数据两个平台 , 汇总了8大类100多个园区数据源 , 通过智慧化系统可随时掌握园区实时动态 。
“大屏幕左边展示的是园区的人员情况、能耗情况等园区实时数据 , 右边展示的是园区电力、地震预警等关键系统的实时状态 。 ”成都天府软件园工作人员说 , 在智慧运营中心的建设过程中 , 业界共治模式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举例来说 , 当员工进出园区时 , 依图科技提供的人脸识别平台将在园区出入口采集人员图像 , 随后与重点人员库进行比对 , 如遇可疑人员 , 实时预警信息将立即传送相关单位 , 随后该单位可利用1.4G数字集群通信设备与园区进行联动 , 迅速在现场拦截可疑人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