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柿之“前尘往事”
_原题为 柿之“前尘往事”
文章图片
▲10月23日 , 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梅里自然村的金秋柿子节正式开启 , 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 , 构成了金秋的丰收画面 。新华社采访人员徐昱摄
冬天来了 , 虽是万物即将沉寂之时 , 但却有一种色泽丰沛的果物 , 正在不断释放着彤彤如火的内力 。 其悬挂在碧空中的澄澈“笑颜” , 在秋冬交叠的大地中 , 与清冷的氛围 , 形成了鲜明对比 。
另外 , 由于中文的谐音特性 , 它更是承载了多重祥瑞的意蕴 。 自古以来 , 以它为主题的装饰纹样 , 一直在装点着人们的生活……
这种色泽丰沛的果物 , 就是我们喜闻乐见的柿子 。
作为北方人 , 我最熟悉的是山东的金瓶柿、莲花柿 , 华北一带的磨盘柿 , 以及陕西临潼的火晶柿 。 秋季 , 品尝柿子与它的“衍生品” , 对我而言 , 是一种带有生活情致的“仪式” 。
与轻柔嫩滑、内含“琼浆” , 可当做“饮品”吮吸的软柿相比 , 我更偏爱略硬的柿子 , 它与这个引人深思的季节的气质 , 似有一种潜在契合 。
除了鲜柿子 , 冻柿子也是独特风味 , 在萧寒之日 , 它凸显出的是强烈的刺激感 , 没有强劲肠胃功能的人 , 一般是不能轻易尝试的 。
要说冻柿子 , 就不能不提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里对于它的描绘:“他买了个冻结实了的柿子 , 一口下去 , 满嘴都是冰淩!扎牙根的凉 , 从口中慢慢凉到胸部 , 使他全身一颤 。 几口把它吃完 , 舌头有些麻木 , 心中舒服 。 ”
老舍先生对于吃冻柿过程的描写 , 虽然用笔寥寥 , 但却跃动鲜活 。 这样的描摹功力 , 与他对柿子的偏爱 , 有直接联系 。 有次我去参观先生在北京东城住过的四合院 , 还看到他当年种植的柿树 。 我想 , 正是时常面对着家中柿树上的累累硕果 , 先生才能够生动地捕捉到上述充满情致的细节 。
与生冷刺激的冻柿相比 , 柿饼的“性情”就显得温和了不少 , 它可谓老少咸宜的零食 。 我曾吃过一种 , 陕西富平出产的柿饼 , 它的白霜均匀 , 形态晶莹质朴 , 口味甜润自然 。 这种富平柿饼 , 因为吸吮了饱满的阳光 , 抛却了多余的水分 , 因而保藏了纯挚的甜味 。 而当地果农 , 对其恰到好处的捏揉处理 , 更为它的甜意 , 增添了几许韧性 。
柿子为国人带来了许多细腻生动的情趣 , 述说不尽 。 此外 , 它在我国也有着悠久历史 , 曾谱写过丰富的“前尘往事” 。
我国多地的史前遗址中 , 均出现过柿的残留物 , 原始的先民们 , 曾捡拾这种野生果子来果腹 。 但那时的柿子 , 因为没有经过人工驯化 , 所以 , 口味一定是甚为青涩的 。
在先秦直至南北朝这一长段历史时期中 , 人们逐步将柿子的品种 , 加以改良 。 南北朝时 , 出现了脱涩法 , 经过这种技术处理 , 柿子原始浓烈的涩味 , 被消除掉了大半 。 此外 , 当时的人们还摸索出了一套关于嫁接柿树的技术 。
经过悉心改造的柿子 , 在那一段时期中 , 成为只有帝王贵族才可享受的上品佳果 。 很多宫苑庭园之中 , 都会植有柿树 , 它被人视作是珍奇异木 。 《上林赋》中 , 就曾提到过柿树;南朝宋江夏王刘义恭 , 还曾品尝过出自宫苑的御赐柿子 , 其散发出特殊香甜 , 令他喜不自胜 , 并连连称其“滋味殊绝” 。
到了唐、宋两代 , 人们对于柿子的培育技术 , 更为精熟 , 柿树的种植范围 , 也被大幅度扩大 , 人们经常会见到其绵延数里的景象 。 既然树的数量如此庞大 , 那么 , 它们所结出的硕果之数量 , 也自然是可观的 。
此外 , 人们对此果物的特点 , 也进行了深入明晰的探查 。 唐代文人段成式 , 在千古奇书《酉阳杂俎》中 , 总结了柿的七个方面的优势:“一寿、二多荫、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大 , 可以临书 。 ”前六条是针对它的自然属性 , 做出的精妙总结 。 而第七条则有一定的延展性 , 它说的是一种柿子的实用用途——临书 。
推荐阅读
- 央视内部食堂罕见曝光!看看主持人们都吃了什么?难怪状态这么好
- 《大湾仔的夜》喜提收视第一!男人们爱老婆,还是好运的开始?
- “快乐家族”再难同台,主持人们该如何发展?谢娜或走夫妻路线
- 人们为啥不讨厌许知远了,虽然他还说着让你想怼的话
- 邓紫棋在流行之前是什么样子的?看着她的照片,男人们会这么想
- 乔振宇不满鲜肉艺人们迟到让自己久等,吴奇隆开口顺利化解尴尬
- 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走进人们的视野
- 达人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 因为《极限挑战》的播出, 我们更加知道了他们, 但他就渐渐让人们忘了!
- 专注社交,微博是红人们的一张「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