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颜真卿38岁时的书法亮相了,其书丹墓志首次经考古出土( 二 )


墓志|颜真卿38岁时的书法亮相了,其书丹墓志首次经考古出土
文章图片

元不器墓出土陶动物俑
元不器为元大谦第三子 , 荫补国子监大(太)学生 , 未仕未婚 , 卒于开元廿四年(公元736年) , 开元廿七年(公元739年)迁祔其父母墓侧 。 元自觉为元大谦之侄 , 父元大简历任鄜州司仓参军、游击将军、右卫蓝田府左果毅都尉、左金吾卫邑阳府左果毅都尉、朝散大夫、丰州都督府长史、陕州长史 , 追赠幽州刺史、太子少师 。 本人历任蒲州虞乡县主簿、右卫率府胄曹、游击将军、左司卫率 。 夫人为尚书主客员外崔濬之女 。 卒于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 ,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与夫人同迁葬于咸阳县武安乡毕原 。
元大谦夫妇、元自觉墓志撰文者均为汝阳郡王李璡 , 志文内李璡自称外侄孙、外甥 。 据《新唐书》载 , 李璡为让皇帝李宪之子 , 李宪妃元氏 , 追封恭皇后 。 结合墓志内容可知元自觉姊妹即李宪之妃、李璡之母 。
墓志|颜真卿38岁时的书法亮相了,其书丹墓志首次经考古出土
文章图片

元自觉墓出土陶动物俑
墓志|颜真卿38岁时的书法亮相了,其书丹墓志首次经考古出土
文章图片

元自觉墓出土葵口高足银杯
元大谦墓志书丹者为墓主侄孙元豫 , 元自觉墓志书丹者为外甥李珵 , 皆未见史载 。 推测李珵亦为李宪之子 。 罗婉顺墓志书丹者为颜真卿 , 文内自称为长安县尉 , 罗婉顺卒于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四月 ,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三月与丈夫合葬 。 据颜真卿年表 , 天宝五年颜真卿由醴泉县尉升任长安县尉 , 与史载相合 。
咸阳城考古队负责人许卫红表示 , 从年龄上看 , 这对元氏是老夫少妻 , 从考古角度来说 , “女性墓志由颜真卿所书 , 可见唐朝的女性地位 。 ”
颜真卿(公元709年-784年) , 字清臣 , 别号应方 ,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 , 唐代名臣、书法家 。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 , 颜真卿进士及第 , 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 后因得罪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 , 世称“颜平原” 。 安史之乱时 , 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 , 被授为宪部尚书 , 后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 , 封鲁郡公 , 又称“颜鲁公” 。 兴元元年(784年)被叛将李希烈缢杀 , 追赠司徒 , 谥号“文忠”(文忠是古代官方封给的大臣一种谥号 , 唐朝只有裴度、郑从谠、韩休、颜真卿等几人获此谥号) 。
墓志|颜真卿38岁时的书法亮相了,其书丹墓志首次经考古出土
文章图片

颜真卿《多宝塔碑》 局部
从颜真卿的经历来看 , 其人文武兼备 , 忠勇垂范后世 。 他擅长行、楷 。 初学褚遂良 , 后师从张旭 , 得其笔法 。 其正楷端庄雄伟 , 被称为“颜体” , 对后世影响很大 , 乃至“后世写楷者 , 不受颜体影响着少” 。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 颜真卿亦善诗文 , 均佚 。 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
颜真卿的楷书雄秀端庄 , 方中见圆 , 内紧外放 , 用笔得篆籀法 , 故笔力浑厚凝重 , 雄强有力 , 结体宽博大气 。 其传世书迹包括《颜勤礼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多宝塔碑》等 , 传世墨迹包括《祭侄文稿》、《自书告身帖》等 。
墓志|颜真卿38岁时的书法亮相了,其书丹墓志首次经考古出土
文章图片

颜真卿传世墨迹《祭侄文稿》局部
2019年 , 日本曾推出“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 , 展出了日本国内和中国台湾、香港的共计177件展品 , 蔚为大观 。 而为何是“超越王羲之的名笔”?无疑是体现了颜真卿打破了此前王羲之垄断的书法这种单一的面目风格 , 开创了“颜体” 。 此展览也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 也让国人再一度重视起了颜真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