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脱贫攻坚 | 保定曲阳柳树沟村的“四驾马车”

网易新闻保定讯   整洁的水泥道路、宽敞的文化广场、设施齐全的村民服务中心、智能的太阳能路灯……一项项拉升群众幸福感的实事 , 得益于——柳树沟村的“四驾马车”
柳树沟村位于曲阳县城北部浅山丘陵地带 , 全村482户1285人 , 耕地854亩、林地果园410亩、荒山5000余亩 , 2014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村 。
地少、荒山多的柳树沟村出路在哪儿?效益怎么来?市委政法委工作队和柳树沟村村干部 , 给出了答案 。
脱贫攻坚|脱贫攻坚 | 保定曲阳柳树沟村的“四驾马车”
文章图片

向荒山要效益——“草都不长的石头山上长出了钱”
站在村西“蝌蚪坡”山顶观景台向四周远眺 , 大大小小山坡上一排排蓝色多晶硅光伏发电板 , 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 正源源不断地为国家电网输送着“血液” 。
“光伏在全村占地850亩 , 涉及230户村民 。 ”村党支部书记王志锁说 , “荒山每亩每年补偿150元 , 耕地每亩每年补偿880元 , 一共补偿25年 。 850亩的荒山、荒坡归集体所有 , 仅10年租金 , 村集体收入就增收了100多万元 。 老百姓都说连草都不长的石头山上长出了钱 。 ”
除了占地补偿费 , 建设光伏电站还给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
“家里的几亩旱地实在难以支撑开销 。 ”以前一直在外打工的村民王青民 , 自光伏建设以来 , 就开始到光伏电站打工 。 “在家门口打工 , 一年也能挣两三万元 , 还能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 。 ”
在柳树沟村 , 像王青民一样吃“光伏饭”的还有50多人 , 每人日均收入80元以上 。
脱贫攻坚|脱贫攻坚 | 保定曲阳柳树沟村的“四驾马车”
文章图片

向黄桃要效益——“小黄桃进入大商超”
柳树沟村地处浅山丘陵地带 , 日照充足 , 四季分明 , 极宜桃树种植 。 为扩大种植规模 , 工作队和璟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带着土壤样品和水样到河南省农科院化验 , 并邀请专家实地查测 , 最终确定了黄桃、映霜红等5个品种 。
6月下旬 , 合作社30亩黄桃进入成熟期 , 50多名工人忙着采摘、分类、包袋、装车;大批前来采摘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在桃园里穿梭往返 , 丰收的喜悦挂在脸上 。
“合作社流转土地300亩 , 涉及200户村民 , 每亩每年补偿800斤玉米的折合款 。 ”合作社负责人王铁成说 , “从5月份一直到中秋节 , 果园里每天都有20多人干活儿 , 月工资都在2000元以上 。 ”
“好酒也怕巷子深 。 ”黄桃采摘期仅10天 , 15万斤成熟的黄桃要在短时间内全部销售出去难住了桃园负责人王铁成 。 驻村工作队积极对接保百集团、保定惠友集团等大型商超 , 促成采购协议 , 同时还协调爱心企业、机关团体“消费扶贫” , 其中保定鑫丰集团一次性就购买了2万斤黄桃 。
“7天时间卖出了15万斤黄桃 , 每亩纯收入超过1万元 。 ”工作队员胡锟说 , “口感、色泽俱佳的黄桃赢得了大批回头客 , 保百集团又全部预订了7、8月份成熟的两批黄桃 。 小黄桃进入大商超 , 成了百姓的致富桃 。 ”
向优势产业要效益——“带领全村致富奔小康”
在曲阳县生产不锈钢雕塑企业中 , 该村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 。 全村在曲阳县开办不锈钢雕塑企业112家 , 170名从业人员大都是企业高管和技术骨干 。 这些企业产值从几百万到几千万元不等 , 产品销售除国内市场外 , 还远销中东、中亚、东欧等地 。
驻村工作队了解到企业在县城租房租期短、租金高 , 无法形成长期发展规划等现状以及大都有回乡创业的强烈意愿后 , 便和两委干部谋划制定了建设以不锈钢雕塑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规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