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乡@清水乡的“三问”“三答”
 
 
文章图片 
清水湾 。 
 
文章图片 
清水乡的“红色经济”红又火 。 
 
文章图片 
清水乡民风淳朴,群众安居乐业 。 
 
文章图片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马建新让民族传统服饰得到传承和创新 。 
 
文章图片 
党建引领幸福新村 。本报采访人员 黄灵燕 摄
【清水乡@清水乡的“三问”“三答”】地处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部的清水乡,因清水河流经境内而得名 。除种植“一核两椒”(核桃、花椒、辣椒),发展特色农业外,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清水人像那奔流不息的黄河水一样“流”出山门、“流”向全国各地 。目前,全乡一万八千多人中有近三千人在外地经营着一千余家拉面馆,年收入近两亿元,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
在高质量发展的这张试卷中,怎么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如何壮大特色产业?怎样增加群众收入?面对这些问题,清水乡积极寻找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着力点,持续推进“一村一品”党建品牌工程,交出了“点上开花、线上结果、面上推进”的基层党建新答卷 。
事谁来办?
——党建引领幸福新村
阳光暖暖的午后,沿着平整的村道走了两圈,年过七旬的马麦草及回家了 。
干净整洁的院子里,一排新房宽敞明亮 。阳台前些天刚刚加宽了一些,老伴儿正坐在凳子上晒着太阳 。如今这幸福的小日子,让老人觉得格外舒心 。
然而,十几年前搬迁时,他可难受着哩!
老木场村在积石峡库区,人多地少、交通不便 。就拿马麦草及一家来说,六口人不到一亩地(0.067公顷) 。人在山脚下,地在山坡上,“春种秋收连架子车都上不去,全靠人力 。”
土里刨食的日子并不好过 。多少年苦到头,家里依旧只有六七间土坯房 。开斋节想要去趟县城置办点东西,都得在家盘算许久 。
2008年,因为修建积石峡水电站,木场村需要整体搬迁 。
“住在这儿穷是穷点,但家里的开销也不大 。搬到县城边上靠啥生活?日子不好过吧?”虽然对新生活充满向往,但村里跟老马一样心存疑虑的村民不在少数 。经过足足两个月的动员,大家这才搬了下来 。
天翻地覆的变化 。
新房明亮、道路规整 。县城边上的木场新村将老村吃水难、行路难、娶亲难的过往通通抛开,连同村民当初搬迁时的疑虑全部丢进了尘封的记忆 。
“满意,实话满意 。”搬进新居没多久,还没等老马把四通八达的村道熟悉个遍,村干部就将早已谋划好的发展规划拿了出来 。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放下铁锨的木场人亲帮亲、邻帮邻,纷纷外出发展拉面产业,或是经营餐馆,或者饭馆帮厨,几年下来,全村一百五十三户中,做拉面生意的就有近一百户 。还有不少人在县城务工 。
随着劳动力大量外出,木场新村在群众收入连年攀升的同时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村里只有妇女、孩子和老人常年留守 。
“面对这种情况,经过不断摸索尝试,我们将全村划分为不同的网格,每个网格分别由一名‘网格员’负责 。除了通过巡查发现一些安全隐患外,他们还会随时掌握群众需求,实现群众需求‘件件有记录,事事有人管’ 。”村党支部书记马明忠说 。
今年四十出头的马华英是和谐巷的网格员 。平日里,只要网格内的群众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他 。今年疫情期间,他跟其他网格员一起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服务工作当中 。除了在村口的疫情防控执勤点轮流站岗外,还针对重点人群实行建档管理,跟返乡人员主动联系,为他们购买生活所需 。
推荐阅读
- 三百年前的海淀 都是稻田水乡 听取蛙声一片
- 【化隆县】化隆县:立足“三问”深化作风建设
- #宁波#宁波最有水乡风情的老街,和鼓楼步行街齐名,本地人也爱去闲逛
- 「上海市」上海古镇特别多,枫泾水乡最特色,数十座古桥风貌让人难忘
- 『自驾』中国“最美”十大水乡古镇,江苏独占5席浙江4上海1个,你爱哪个
- :理想中的江南水乡,绍兴带着自己的温柔,缓缓向我们走来
- 「绩溪」来浙江嘉兴看看,感受江南水乡美景,在特色美食间穿梭
- 又是小三问题,原配抓小三,反被小三暴打扒光躺街,好可怜
- 为啥我总觉得威尼斯水城很漂亮,而江南水乡总是脏脏的
- [古镇]曾是上海繁华的水乡古镇,素有“小杭州”之称,如今却凄凉衰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