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库』泽库:草原飞扬新牧歌

『泽库』泽库:草原飞扬新牧歌
文章图片

一场大雪覆盖了黄南广袤大地 , 虽说气温变得异常寒冷 , 但农牧民创业的热情却丝毫不减 。走进位于宁果公路旁的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宁秀镇拉格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 , 饲养员们走进走出 , 加工、搬运仓储饲料、喂食栏内牛羊 , 他们的身影一如往常般忙碌 , 手下的动作还是那样的麻利——冬日的到来 , 正预示着他们即将迎来这一年的丰收 。
据统计 , 目前 , 泽库县昔日逐水草而居的2066户10344名贫困牧人已变成“股东” , 分享着改革红利——2017年至2019年 , 全县37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累计实现现金分红3330万元 , 其中 , 昔日因地狭人稠、草场退化而沦为典型贫困村的拉格日村 , 由于引领全县畜牧业改革浪潮 , 以其成功的转型经验和创下的优异成绩 , 成为诸多牧区效仿的样板村落 。
作为曾经典型的穷困、落后村 , 拉格日何以成功“逆袭” , 引领全县畜牧业改革转型浪潮?
事实上 , 曾经落后的拉格日仅仅是泽库县诸多村落的一个缩影 , 针对县域生态地位突出、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条件受限等实际 , 泽库县在不断探索中 , 创新试点并在全县推广“以草地和牲畜折价入股组建合作社、牲畜分群饲养、草地划区轮牧、社员分工分业、牛羊统一销售、用工按劳取酬、收益按股分配”的“拉格日模式”股份制经济合作社 , 时至今日 , 初步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格局 。
(一)
站在宁果公路旁细细打量崭新的拉格日村 , 曾经简陋的牛羊养殖基地已变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 成为牲畜分群养殖、饲草、牛羊粪精深加工、集中住房、村集体商铺、幼儿园、卫生室等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化牧业村 。“学生、合作社职员和村民们不需要出村 , 就能满足上学、上班和看病等基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村党支部书记俄多介绍说 , 到2019年底 , 全村入社牧户已达180户 , 占全村户数的98% , 整合了5753公顷草场 , 占全村草场总面积的95.4% 。2012年以来 , 合作社累计现金分红1799.87万元 , 人均收入达到15330元 , 并在2018年提前实现了全村高标准脱贫摘帽 。
回首曾经 , 2010年前 , 拉格日村还处于逐水草而居传统生产方式中 。牧业人口急剧增长 , 超载过牧带来的人草畜矛盾日益突出 , “草原退化、牲畜无草可食、牧民无法养畜、牧民收入降低”的问题逐渐显现 。截至2010年底 , 全村人均纯收入仅为2512元 , 是当时一个典型的重点贫困村 。
“2011年 , 拉格日村组建合作社 , 并迅速成长为泽曲草原“叫得响”的品牌 , 这得益于在发展中能够依托政策 , 不断适应市场、合理放牧和科学管理 。”俄多介绍道 , 如今的拉格日 , 已彻底改变了以往一家一户分散养殖的传统模式 , 还对合作社实施了股份制改造 , 带动全村181户牧户 , 实现了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牧民变股民的转变 。
通过牲畜和草地折价入股 , 拉格日村牧户入社率达到98.9% , 牲畜及草场入股率分别为98.8%、95.9% 。合作社下设天然草场放牧组、良种牦牛繁育组、本地藏羊高效养殖组、商业经营组4个小组 , 实行统一轮牧、统一配种、统一养殖、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分群养殖的“五统一分”经营管理方式 。以推广良种繁育、科学高效养殖为基础 , 通过划区轮牧、分群饲养、种草养畜 , 改变了过去牲畜“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 , 实现一年四季有序出栏 , 提高经济收益 , 解决了牧民惜杀禁售的难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