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成都高新区:一座产业高地的“民生温度”

成都高新区:一座产业高地的“民生温度”
投资百亿元 , 369项项目开工率100% ,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成效显著
交通出行、教育医疗、便民服务……11月14日 , 成都高新区发出“征集令” , 邀请社会各界为该区2021年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项目建言献策 。
几天前 , 《成都高新区2020年以利民便民为导向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正式发布 , 涉及10个板块、93个服务项目 , 精确、全面瞄准最迫切的民生需求 。
作为“两区一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主力军 , 成都高新区提出 , 全力打造高品质城市生活先行区 。
品质生活的背后 , 是成都高新区在全统筹布局下 , 于三年前开展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 。 行动的出发点 , 正是群众需求的落脚点——369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纳入该区重点建设计划 , 总投资约100亿元 , 涵盖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养老设施、农贸市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运动场等 。
“截至目前 , 369项‘三年攻坚’项目已全部开工 , 开工率100% , 预计年底完工率将达60% 。 ”成都高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 。 □佩奇 (图片由成都高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提供)

看教育
用超常规补短板
持续强化优质教育资源导入
湖畔掩映的校园 , 宽敞明亮的教室 , 设施齐全的生活剧场……今年9月 , 成都石室天府中学锦城湖校区正式开学 , 迎来第一批新生 。 作为成都高新区“三年攻坚”的重点教育项目 , 该校总投资约2.1亿元 , 规划建设30个教学班 。
同年投用的 , 还有与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联办的银都紫藤初中学校 , 以及引进四川省教科院合办的成都高新区梓州小学(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小学) 。
近年来 , 伴随着该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方人才的不断集聚 , 补足教育类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 迫在眉睫 。
2019年10月 , 成都高新区召开教育大会 , 制定出台了《成都高新区关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 作为该区首个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定位的文件 , 强调持续完善优质教育资源链条 , 强化优质教育资源导入 。
解决学前教育问题方面 , 为缓解南部园区幼儿园学位紧张、入学难问题 , 在“三年攻坚”建设任务的基础上 , 成都高新区采取6大策略 , 超常规建设幼儿园 , 最终确定大源中央公园幼儿园等5个点位 , 开通绿色通道全力推进 。
目前 , 5所幼儿园已全部建成 , 4所已投用 , 解决并满足了东苑、和平社区、大源中央公园、栏杆堰周边的幼儿入学需求 , 全区学位供需总体平衡 。
同时 , 成都高新区还运用手机信令等先进技术手段 , 追踪全区人口变化 , 结合基本公共服务圈评估 , 大幅上调全区规划学位配置数量 , 着力解决各区域学校不均衡问题 。 根据规划 , 到2022年 , 成都高新区南区、西区拟新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80个 , 提供学位约65000个 。
“全力推进教育领域公建配套建设 , 努力回应辖区群众需求 。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 将力争把成都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教育水平高、人民群众向往的区域 , 让高新教育助推园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园区 。

【公共服务|成都高新区:一座产业高地的“民生温度”】看医疗
携院校地谋合作
发展基层医疗公共卫生服务
11月10日 , 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签署合作协议 , 共建成都高新区妇幼保健院 。 该院将按照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标准建设 , 计划于年底动工 , 2023年投入运营 。
近年来 , 成都高新区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方面不断探索创新 , 呈现出多种特色、全面发展的格局 。
采用筑巢引凤、项目合作、委托管理等多种形式 , 成都高新区已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以及成都中医药大学开展密切合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