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从文安王氏家族脉系看古代家风意义
文章图片
许振东在讲述中 。
“文安县历史悠久 , 二十世纪上半叶 , 文安有‘城内纪井陈王、东关的郭曹、西关的葛’之说 。 ”11月14日 , 廊坊历史文化沙龙2020年第6期在市图书馆举行 , 廊坊师范学院许振东教授据多年整理的民国《文安县志》记载及相关资料 , 为现场观众讲述明清时期文安王氏家族的脉系及家风 。
明清时期 , 文安纪、井、陈、王四大家族尤为兴旺 , 绵延三四百年 。 “过去 , 社会很重视家族体系 ,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 其家风延续很有研究意义 。 ”许振东说 。
现场嘉宾观点
李军华:
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中孕育了优秀美德 , 有的美德是以家风的形式代代相传的 。 家风是一个家族开展教育的起点 , 每一个有德行的人都有好的家风 , 传承好的家风 , 孩子们会少走弯路 。
在每一个家族中 , 家风不仅仅是道德教化的口号 , 还是家族精神的体现 , 通过一代代家族成员具体的行为而践行和传承 , 如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谦恭孝顺、善良礼让、和气为贵等 。
刘振山:
家风实际是一种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 。 家风的作用不可低估 , 将家风作为社会主流道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 需要我们协调好国家、集体、家庭、个人的关系 。 维护一个个社会细胞的和谐与安定 , 一个个家庭家风的存在 , 就是一棵棵参天大树 , 屹立不动 。 我们继承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厚家风 , 也要不断发扬民族的家国精神 , 让家风这一棵棵大树 , 最终汇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茂密森林 。
刘文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 家风是深入人心的无形力量 。 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家风 , 它有时候就是普普通通的语言 , 却能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每个人的心灵;它就是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 , 却能通过言传和身教让每个人刻骨铭心 。 家风就像春风吹人、下雨淋人一般滋润着我们 。 一个家庭的兴旺发达 , 不在于一时的富有 , 也不在于财产的多少 , 而在于家风的好坏 。 我家历来以诗书传家 , 唯有读书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 规范人的言语德行 。
崇礼坊王氏前后八代
“如今 , 在文安境内已很难找到与王氏家族有着明确关联的故居、祠堂、祖墓与族(家)谱 。 已故文安地方史研究者井桂林曾撰有《文安城内四大家族轶事》一文 , 认为文安城内王氏家族的祖先于明洪武时奉诏内迁 , 开始安家在霸州信安镇 。 直到远祖王表时 , 因避寇之乱再徙文安县崇礼坊(今文安城内二村、四村) 。 ”据许振东介绍 , 文安县志记载与王表一支脉系相关的人员共有20余人 。 早在明天顺年间 , 崇礼坊王表之子王能即以例贡身份踏上仕途 , 任祟仁县主簿 。
后来王能又和其子王贤分别以孙、子王仪之贵而受封山东按察司副使 。 在王贤这一辈 , 崇礼坊的王诏和其子王楫又分别以孙、子王以纁之贵受封河东运使 。 “王仪不仅是第四代人中的佼佼者 , 也是崇礼坊王表脉系人物中的杰出代表 , 井桂林先生记载他共有7个儿子、13个孙子 , 这些人都在万历年间得到朝廷的恩选 , 可见王氏家族在明中叶的繁盛 。 ”许教授说 , 据民国《文安县志》卷四记载 , 与王贤同辈的王诏被列入弘治元年恩选类 。 可见 , 崇礼坊王表一支 , 自明初天顺年间至清代康熙年间 , 前后共有8代 。
广陵里王氏入列文安四大家族
“整个清朝近300年的历史 , 民国《文安县志》载录出自崇礼坊具有功名或官位的族人已凤毛麟角 , 这与其他三家的影响直至清朝乾嘉时期还明显存在的情况大有不同 , 一定有曾繁盛一时的其他王姓家族存在 。 ”许教授说 , 井桂林先生提到明朝正德年间出现一位孝子王原 , 可王原与崇礼坊王氏家族并非一脉 。
推荐阅读
- 《中华好家风》“家风传万家”特别节目收官 温暖继续
- 骨折|利路修骨折后坚持录制综艺,被救护车拉走,凌晨发文安慰粉丝
- 官宣定档|《余生,请多指教》延播,肖战发文安慰粉丝:尊重作品的正常排播
- 肖战|《余生,请多指教》延播,肖战发文安慰粉丝:尊重作品的正常排播
- 杨紫发文|湖南台宣布《余生》撤档!肖战杨紫发文安抚粉丝:感谢大家理解
- 林之校|芒果台撤档《余生》,肖战和杨紫发文安抚粉丝,粉丝此时不该控评
- 作品|《余生,请多指教》延播,肖战发文安慰粉丝:尊重作品的正常排播
- 心动的信号|心动的信号4:男1家风纯正,女2一句话致“玛卡巴卡”CP梦碎
- 综艺|王源新综《奇异剧本鲨》开播,烧脑加爆笑强势来袭,王俊凯易烊千玺发文安利
- 徐郭村|廊坊文安:徐郭村初冬送菜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