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什么是黄河?( 五 )


文章图片

沿晋陕黄河向北的一支
则影响到分布在阴山-大青山南麓
河套地区的先民
(大青山与黄河 , 在大青山南麓有众多古遗址分布 , 摄影师@陈剑峰)

盆地|什么是黄河?
文章图片

黄河下游地区
生活在泰沂山脉周围的
大汶口人生活同样优渥
他们敞开怀抱
接受西边的仰韶文化
北边的红山文化的影响
并演化成著名的龙山文化
出土于济南章丘龙山城子崖遗址的
黑陶高柄杯薄如蛋壳
技艺之精湛超过“现代杯具”
(龙山文化高柄黑陶杯 , 摄影师@翟东润)

盆地|什么是黄河?
文章图片

约4500年前
黄河中游地区
又吸纳四周文化
发展出新的文化内涵
人们观测天象
了解四季变化
以便更好地助力农业生产
(陶寺观象台 , 是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观象台遗迹 , 它由13根夯土柱组成 , 呈半圆形 , 从观测点通过土柱狭缝观测塔尔山日出方位 , 可以确定季节、节气 , 安排农耕 , 图为复原景观 , 图片源自@视觉中国)

盆地|什么是黄河?
文章图片

甚至出现了
接近于后期甲骨文的象形文字
(陶寺朱书文字之一 , 图中陶器上的文字目前释为“文” , 摄影师@王宁)

盆地|什么是黄河?
文章图片

总体而言
在5300-4000年前
黄河流域的一些古文化
已经先后迈入文明阶段
与此同时
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中游的石家河文化
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等
也在不断壮大
且文明程度并不亚于黄河流域
(良渚玉琮 , 摄影师@苏李欢)

盆地|什么是黄河?
文章图片

一时之间
中国大地上的古文明
灿如“满天星斗”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分布示意 , 制图@陈景逸&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盆地|什么是黄河?
文章图片

群星闪耀中
黄河流域能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约4200-4000年前
发生了一次全球性降温事件
当时的中国
不仅气温下降
且夏季风显著减弱
季风锋面雨带南移
致使东北、西北地区干旱加剧
华北、江南地区降雨增多、洪水泛滥
形成了“南涝北旱”的局面
(夏季风南退示意 , 制图@陈景逸&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盆地|什么是黄河?
文章图片

受此影响
内蒙古地区的老虎山文化
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
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
山东的龙山文化等史前文化
或被干旱摧毁、或为洪涝所阻
失去了崛起的机会
与之相反
关中-晋南-豫西所在的黄河中游地区
则凭借自身优势脱颖而出
一跃成为文明中心
从此
中华古文明
从“满天星斗”转变为“月明星稀”
(上文观点最早由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 , 距今4000年前后 , 诸多文化纷纷衰退的原因有很多 , 包括人口、社会、经济、宗教、环境变化等 , 环境变化可能为其中一个主要诱发因素 , 制图@王申雯&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