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北京海淀着力打造科创企业上市样本

本报采访人员 向炎涛
“借着科创板上市东风 , 公司研发投入力度和研发能力增强了 , 在人才招聘、项目承接、办公环境等方面都有了改善 , 公司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 今后研发的产品在国内、国际上也将更有竞争力 。 ”近日 , 航天宏图董事长王宇翔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人员专访时表示 。
去年7月22日 , 航天宏图作为首批科创板公司在上交所鸣锣上市 。 作为从中关村走出来的高科技企业 , 航天宏图的上市之路正是北京市海淀区科创企业上市的缩影 。 11月16日 , 在2020中关村科创金融论坛期间 , 海淀区金融办主任刘建民告诉《证券日报》采访人员 , 截至目前 , 海淀区已有科创板上市公司15家 , 占全北京市(33家)的45% , 占全国(192家)的8% 。
2019年以来 , 海淀区紧抓科创板改革契机 , 创造性地构建并运用服务保障企业上市工作机制 , 按照“战时”工作要求 , 全天候为驻区企业协调解决上市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 多方合力走出了一条科创企业上市的样板之路 。
资本市场助力
航天宏图是国内领先的遥感和北斗导航卫星应用服务商 , 也是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中唯一的遥感应用企业 。 基于自有基础软件平台和核心技术 , 航天宏图实现了遥感信息全要素提取、导航数据高精度定位 , 并将遥感卫星数据应用到各行各业 , 包括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探测、气象农业水利监测、地震地质灾害检测预警、灾后损失评估等 , 承接和参与了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 。
“北京市对科创企业在上市过程中的支持力度很大 。 去年 , 海淀区金融办牵头 , 给我们上市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 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 , 有些问题是企业自己可以回答的 , 但有些问题比如历史问题、股权变更证明、环评证明、社保证明等都需要相关部门协助 , 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 才使我们快速登陆资本市场 。 ”回忆起上市历程 , 王宇翔历历在目 。
【『证券日报』北京海淀着力打造科创企业上市样本】 “通过在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 , 我们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 。 过去几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在不断增长 , 投入的绝对数量和比例均在不断上升 , 我们的研究院有200多人 , 在国内同行中的研究实力首屈一指 。 ”王宇翔向《证券日报》采访人员介绍 , 公司组建了一支以博士、硕士为骨干的专业技术团队 , 技术人员在总员工人数中占比80%以上 。 今年公司员工总数比去年多了300人 , 达到1500人 。
“国家投了几百亿元、上千亿元发射的卫星 , 这些卫星数据如何应用?如何从数据转化成产品 , 转化成各行各业需要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 , 需要有中国人自己的企业 。 从事这个领域 , 我们也觉得非常光荣 , 上市后有更多的客户愿意跟我们交流合作了 , 以前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 , 上市后潜在客户通过公开信息就能了解到公司状况和发展趋势 , 这是信息披露带来的好处 。 ”王宇翔说 。
同样位于海淀区的九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号公司)专注于智能短交通和服务类机器人 , 公司从2012年介入平衡车品类 , 目前在自平衡类和电动滑板类的平衡车市场 , 九号公司位居全球第一名 , 属于细分领域的冠军企业 。 今年10月29日 , 九号公司正式登陆科创板 , 募资总额13.34亿元 , 成为A股首例发行CDR(中国存托凭证)的VIE架构红筹企业 。
“从去年4月份做申报 , 到今年10月份上市 , 这个历程和经验可能很少有人能感受得到 , 18个月里 , 我们经历了包括优先股和普通股转换、外汇的管理、整个股东结构等很多方面的创新 。 ”九号公司董事长高禄峰在论坛现场说 , 虽然这是一个摸石头过河的过程 , 但是能够感受到 , 整个国内 , 无论是上交所 , 证监会 , 还是其他相关部门改革的决心非常大 。
高禄峰认为 , 科创板给大家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目标 , 这个目标能够激励公司 , 通过科创的方式 , 在整个市场竞争中持续保持领先 。 通过持续的创新 , 特别是以专利为导向 , 有助于公司建立起更好的竞争壁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