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株洲高新区:打造“两业”融合园区样本

红网时刻株洲11月19日讯(通讯员 王娜 陈智)每天上下班 , 家住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中车株机员工张青松都要乘坐吉隆坡最繁忙的城际铁路列车 , 往返于家和公司 。 有别于其他乘客 , 坐在由自己或同事亲手维护保养的动车组内 , 张青松倍感自豪和安心 。
近年来 , 中车株机加强制造业服务化 , 在马来西亚、南非等地设厂 , 由输出产品到输出“产品+服务+技术+投资+管理” , 由制造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 , 创造了制造服务的国际品牌 。
像中车株机这样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例子 , 未来 , 株洲高新区将涌现更多 。 今年7月 , 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公布全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名单 , 株洲高新区成功入围 , 并成为湖南省唯一一个“两业”融合试点园区 。
成为全国试点 , 株洲高新区有着怎样的优势?未来 , 株洲高新区又有怎样的目标?如何抬升产业链“微笑曲线” , 推动株洲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
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 , 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先进制造业则是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 , 指不断吸收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管理理论等 , 并将这些成果应用于制造业全过程 , 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曾分析 ,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 , “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 “借助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一体化融合 , 一方面可以提升生产和服务的效率 , 另一方面也可更好地对接需求 。 ”
先进制造业“牵手”现代服务业 , 株洲高新区早已有了探索 , 并形成了一批新业态、新模式 。 以中车株机为例 , 近年来 , 该企业已经为马来西亚轨道交通装备市场提供了80%以上份额的产品和服务 。
“传统商业模式以卖产品为主 , 开发一个市场 , 丢弃一个市场 。 而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 不仅要卖产品 , 还要提供技术转让 , 建设海外制造基地 , 提供维保服务 , 并以海外基地为依托进行市场再开发 , 让海外项目从‘金蛋’变为‘金鸡’ , 孵出更多‘金蛋’ 。 ”中车株机董事长周清和说出了“两业”融合的服务创新力的真谛 。
以中车株机为龙头的轨道交通产业 , 目前行驶在国内铁路干线上的电力机车大约有60%产自株洲 , 而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产业集群也加速聚集 。 如今 , 以这三大动力产业为基础 , 2019年 , 株洲高新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5% , 实现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两业”“双赢” 。除开传统的交通优势以及区位优势 , 加大创新力度、提高科技水平、向产品与产业链高端转型升级 , 也是株洲高新区成为“两业”融合试点的软实力 。
全球首列虚拟轨道列车在株洲高新区问世 , 12米纯电动智能驾驶客车在株洲高新区首发 , 我国铁路干线电力机车、高速动车组牵引电机研发生产龙头企业 , 高速牵引、货运重载、城轨装备等核心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当前 , 株洲高新区已建立国家级企业创新平台26个、湖南省级93个 , 院士工作站(点)14家 , 创新优势 , 也让株洲高新区在“两业”融合中有了底气 。
以制造业转型为统领 ,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
机器手臂有条不紊地操作 , 产品流转在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上 , 偌大的空间里只有少数工人进行着管理和维护……这是“株洲智造”的寻常画面 。 用机器提升生产力、用智能迭代产业链 , “机器换人”“企业上云”正在给株洲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带来全新机遇 。
湖南长城的智能厂房里 , 一秒钟可生产集成电路板的50个点贴片 。 走进这座智能化厂房 , 机器人远比产业工人多 , 检测环节已经实现自动化 , 精密装配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和自动控制生产线 。
步入北汽株洲分公司二工厂焊装车间 , 映入眼帘的是机器手臂与冲压件亲密接触的冷光火花 , 焊花四溅 , 却听不到嘈杂的点焊声 。 这是当下世界最先进的193台德国KUKA机器人在有序工作的场景 。 目前 , 北汽株洲分公司二工厂已成为湖南省数量最多、综合应用水平最高的机器人应用基地 。 同时 , 这里还是国内最完整的数字化工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