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条|昌黎龙家店: 小粉丝“牵”出大产业

“公司目前引进有两条近500万元的自动化粉丝加工生产线 , 单线日生产量达30吨 , 双线日生产量达60吨 , 今天有点不巧 , 赶上阴天 , 粉条生产多了不能及时晾晒 , 现在只开了一条生产线 。 ”11月17日 , 位于昌黎县龙家店镇的秦皇岛神腾食品有限公司内 , 机器轰鸣 , 粉丝自动化车间里十几名工人正在岗位上忙碌着 , 经理李双宾热情地介绍着企业生产情况 。
近日 , 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中 , 龙家店镇榜上有名 。 作为我国最大的粉丝生产加工基地 , 目前昌黎县粉丝加工企业80余家 , 而龙家店镇就有22家 , 神腾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龙头生产企业 。
在粉丝自动化加工车间 , 有工人在全自动生产线加料口均匀地加着面粉、有的则从机器口取下加工好的粉丝 , 放在晾晒架上 , 转运工再转出车间 。 “不到3分钟一个出粉口就能捡粉1次 , 干粉丝一般在3斤左右 。 ”工人梁福祥边重复着熟练的动作边告诉采访人员 , 要先净化淀粉、机器自动和面、流淀粉水、出粉……接下来是冷冻、水冲冰再到晾晒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粉丝的整个生产制作过程 。 经理李双宾介绍说 , 作为一家规模化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 这些年 , 粉丝产品主要用于出口 , 销往韩国、日本、美国等地 , 公司每年向县财政年纳税额在150万元左右 , 出口创汇700余万元 。
粉条|昌黎龙家店: 小粉丝“牵”出大产业
文章图片

工人将加工好的粉丝放在晾晒架上 。
粉条|昌黎龙家店: 小粉丝“牵”出大产业
文章图片

从机器口取下加工好的粉丝 。
在成品粉丝储存大库与分拣包装车间内 , 工人们穿着统一的蓝色工作服、戴着口罩 , 有的正通过传送带自动传料 , 有的在仔细分拣、剔除粉条上黑色的物质、粗细不均的残次品 , 有的在整理分拣合格粉丝进行装箱等工序 , 最后打包整齐地码放在成品储存间 。 “这批货是发往韩国的 , 一周要发4个集装箱、70吨红薯粉丝 , 每周如此 。 ”李双宾说 , 公司在疫情防控期间 , 属于河北省第一批开工的企业 , 生产基本没受影响 。
据李双宾介绍 , 神腾食品有限公司由他父亲李振友创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 , 当时厂房面积只有几亩地 , 而且生产条件简陋 , 都是半手工作业、产量也很低 。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 , 企业不断调整发展思路和生产布局 , 特别是定位出口加工企业后 , 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 目前 , 公司占地面积达40余亩 , 已经形成集两条生产线厂房、储存库、成品库和包装车间及办公区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加工企业 。 公司年产粉丝量在6000吨左右 , 2000年被河北省评为出口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 。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何降低和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和伤害?李双宾告诉采访人员:“粉丝在加工制作过程中 , 除冷却粉丝避免粘连时会产生少量冷却水流出外 , 环境污染很小 , 也基本无其他方面的污染情况 , 算是绿色环保型农业加工企业 , 前景广阔 。 我们厂生产车间还安装有摄像环保在线监测 , 环保人员随时能监测到准确的环保数据 。 ”
据了解 , 龙家店镇位于昌黎县城西10公里处 , 这里交通四通八达 , 地理位置优越 。 全镇80%以上的人口从事粉条生产及其相关的产业工作 , 已形成集原料种植、淀粉加工、粉条生产、市场服务、商贸物流、出口创汇等为一体的新产业布局链条;粉丝加工业每年消耗马铃薯在3万吨以上 , 红薯淀粉3万吨、木薯淀粉24万吨 , 实现年产值1.4亿元 , 户均增收5666元 , 是名副其实的富民强镇主导产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