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丁点儿|前置胎盘的病因,高危因素,影响以及治疗


【医丁点儿|前置胎盘的病因,高危因素,影响以及治疗】
医丁点儿|前置胎盘的病因,高危因素,影响以及治疗
本文插图

往期回顾
※一名儿科女医生的忠告 , 有孩子一定要看
胎盘在正常情况下附着于子宫体部的后壁、前壁或侧壁 。 妊娠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 , 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 , 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 , 称前置胎盘 。 前置胎盘是妊娠后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 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 , 处理不当能危及母儿生命 。 其发生率国外报道0.5% , 国内报道0.24%-1.57% 。
发生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包括:多次流产史、宫腔操作史、产褥感染史、高龄、剖宫产史、多孕产次、孕妇不良生活习惯(吸烟或吸毒妇女)、双胎妊娠、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子宫形态异常、妊娠28周前超声检查提示胎盘前置状态 。
前置胎盘发生原因尚不清楚 ,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子宫内膜病变与损伤:如产褥感染、多产、人工流产、引产、刮宫、剖宫产等 , 引起子宫内膜炎或子宫内膜受损 , 使子宫蜕膜生长不全 , 当受精卵着床后 , 血液供给不足 , 为摄取足够营养 , 胎盘伸展到子宫下段 。 前次剖宫产手术瘢痕可妨碍胎盘在妊娠后期向上迁移 , 前置胎盘的风险增加 。
2.胎盘面积过大:如双胎胎盘较单胎胎盘大二伸展到子宫下段 。 1992年报道前置胎盘患者中有流产史者占72.73% 。 双胎的前置胎盘发生率较单胎高一倍 。
3.胎盘异常:如副胎盘 , 主要胎盘虽在宫体部 , 而副胎盘则可位于子宫下段接近宫颈内口处 。 膜状胎盘大而薄 , 能扩展到子宫下段 。
4.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位于宫腔的受精卵尚未发育到能着床的阶段而继续下移至子宫下段 , 并在该处生长发育形成胎盘 。
5.辅助生殖技术:使用的促排卵药物 , 改变了体内性激素水平 , 由于受精卵的体外培养和人工植入 , 造成子宫内膜与胚胎发育不同步 , 人工植入时可诱发宫缩 , 导致其着床于子宫下段 。
对于存在前置胎盘高危因素的患者 , 应增加产检的次数 , 若发生无痛性阴道流血应及时就诊 , 以免不必要的意外发生 。
前面我们讲述了前置胎盘的可能病因及高危因素 , 那么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前置胎盘的其他相关知识 , 以便大家清楚认识前置胎盘 。
前置胎盘的分类:①完全性前置胎盘(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组织完全覆盖宫颈内口;②部分性前置胎盘:胎盘组织覆盖部分宫颈内口;③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 , 下缘达到宫颈内口 , 但未超越宫颈内口;④低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 , 边缘距宫颈内口﹤2cm 。
典型症状: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发生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 。
对母儿的影响:①产后出血:行剖宫产时 , 当子宫切口无法避开附着于前壁的胎盘 , 导致出血明显增多 。 胎儿娩出后 , 子宫下段肌组织菲薄 , 收缩力差 , 附着于此处的胎盘不易完全剥离 , 一旦剥离 , 因开放的血窦不易关闭 , 常发生产后出血 , 量多且不易控制 。 ②植入性胎盘:子宫下段蜕膜发育不良 , 胎盘绒毛穿透底蜕膜 , 侵入子宫肌层 , 使胎盘剥离不全而发生产后出血 。 ③产褥感染:细菌经阴道上行侵入靠近宫颈外口的胎盘剥离面 , 同时多数产妇因反复失血而致贫血 , 免疫力下降 , 容易发生产褥期感染 。 ④围产儿预后不良:出血量多可致胎儿窘迫 , 甚至缺氧死亡;治疗性早产率增加 , 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和新生儿死亡率高 。
治疗原则:抑制宫缩、纠正贫血、预防感染和适时终止妊娠 。
预防:采取积极有效的避孕措施 , 减少子宫内膜损伤和子宫内膜炎的发生;避免多产、多次刮宫或引产以及剖宫产 , 预防感染 , 宣传妊娠期保健知识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计划妊娠妇女应戒烟、戒毒 , 避免被动吸烟;加强妊娠期管理 , 按时产前检查及正确的妊娠期指导 , 发生妊娠期反复发作无痛性阴道流血 , 及时到医院就诊 , 早期确诊前置胎盘并作出正确处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