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民和:半城绿树半城水

#民和#民和:半城绿树半城水
文章图片

群众在绿意盎然的城市广场上健身 。
#民和#民和:半城绿树半城水
文章图片

城市道路景观 。
#民和#民和:半城绿树半城水
文章图片

废旧铁轨成为湿地公园内一道独特的景观 。
#民和#民和:半城绿树半城水
文章图片

丰收的果园里,总是欢歌笑语 。
#民和#民和:半城绿树半城水
文章图片

林果种植,实现了经济、生态效益双赢 。
#民和#民和:半城绿树半城水
文章图片

全民绿化构筑绿色屏障 。
#民和#民和:半城绿树半城水
文章图片

林果种植拓宽村民致富路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采访人员 黄灵燕 摄
如果不是登上民和南山之巅,就不会看到这样一幅宏大震撼的场景:一片绿色的海洋中,交错的马路和屹立的高楼,成了绿色海洋的点缀,清清的湟水绕城而过,让县城增添了几分灵动 。
10月22日,我们来到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踏着清晨的寒露,登上南山之巅,俯瞰民和县城,目光所及,漫山遍野都是绿色,虽然已是晚秋,树木依然还是绿意葱葱 。
南山植绿是民和县开展国土绿化的起点,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成果 。2006年时,没有一棵树的南山,被划定为民和县委县政府机关义务植树点,每年植树节栽种一点,一点一点积累,一点一点向山头延伸,自东向西绵延30余公里的南山开始有了生机 。
“刚开始种树时,这边山上没有一棵树,种完树后的灌溉全靠老天爷,一年雨水多,成活率就高 。2009年,山上建了灌溉设施,种树成活率高了,干部种树的兴头一年比一年足 。”作为这些年来植树的参与者,民和县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主任瞿元清看着眼前成片的树林,眼睛里流露出的是自豪 。
2008年的时候,民和县在南山山腰处写下了“立下愚公志 绿化大南山”几个大字,彰显着县委县政府绿化荒山的信心、决心 。
如果说2006年是民和县绿化南山的起点,那么2017年则是民和县开展国土绿化的高潮 。2017年,民和县提出打造“大南山屏障”,开始大规模栽种树木,从东到西,从山底到山顶,见缝植绿,不放过任何一片土地 。
“2006年到2017年的11年,栽种了油松、山杏、云杉等树木,500亩(33.3公顷)左右,2017年到现在,短短几年时间,栽种了树木12000亩(800公顷)左右 。”瞿元清说 。
坚持不懈,让一座荒山变成一片森林,提升县城颜值、气质,足见民和县作为青海省“东大门”的责任担当 。然而,这仅仅是民和县落实“源头责任,干流担当”成果之一 。
众所周知,上世纪70年代初,国内的冶炼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新建投产,民和县也建成了当时省内外有名的“硅铁走廊” 。短短几年时间,从老鸦峡东段至川口镇的狭长地带上,兴起20家大大小小的冶炼企业 。
这其中,民和镁厂是最大的一家 。资料显示,民和镁厂于1972年建成投产,是当时国内较大的金属硅、镁产业之一 。该企业1998年出口创汇额1425万美元,占全省的七分之一,成为当时青海省第一创汇大户 。“然而,这些企业工艺设备落后,能源消耗高,在为当地财政带来可观收入的同时,也造成大气环境严重污染 。”这是一代民和人的记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