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村民富生态好美丽乡村展新颜——雄县黄湾村蝶变

_原题是:雄安新区:村民富生态好 , 美丽乡村展新颜)
绿树环绕下 , 一排排红墙灰瓦的楼房格外漂亮 , 街道干净整洁 , 村委会前宽敞的水泥广场上 , 一面红旗在旗杆上高高飘扬 。 这个美丽乡村 , 就是雄安新区雄县黄湾村 。
该村在县城西南3.5公里处 , 西距白洋淀温泉城旅游码头2公里 。 曾几何时 , 村里坑洼不平 , 破烂不堪 , 是不折不扣的落后村 。 依靠村干部创业的带动作用 , 村里由乱而治 。 如今 , 该村又谋求转型和绿色发展 , 既要富民 , 又抓生态环境建设 , 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在这里铺展 。
干实事、讲奉献 , 聚人心、同发展
小桥流水、栈道亭台 , 绿草茵茵、树木成行 , 黄湾村的雄山公园一派迷人的风光 。
傍晚时分 , 公园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 黄湾舞蹈队的领队申丽华和马卫红在组织上百人跳广场舞 。 “这公园的建设有我们的功劳 , 几个月里 , 我们每天早晨都义务参与栽花种树 。 ”马卫红自豪地说 。
雄山公园是黄湾村转型发展的一个典型印证:美好的生活是靠大家合力创造的 , “人心齐 , 泰山移”是该村发展的生动写照 。
上世纪90年代 , 由于种种原因 , 该村没有村委会 , 村里秩序涣散 。 做了十几年塑料生意的刘秋乱决定利用积累的经验 , 为村里办个厂子 。 很快 , 刘秋乱拉上两个生意已经有了起色的村民自掏腰包 , 为村集体办起了天华塑料厂 。 他提出“赚了归集体 , 赔了归个人” 。 在他带动下 , 又有十几名党员参与了集资 。 塑料厂生意很红火 , 当年实现盈利20多万元 。
塑料包装行业 , 正是带动黄湾村村民致富的产业 , 辉煌时全村有83家之多 。
有了一定资金 , 村里办了几件漂亮的实事 , 深得人心 。 刘秋乱带头并发动村干部踊跃捐款为村里修路 , 还鼓励大家义务出工 , 过去泥泞不堪的街道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 。 后又几次改建校舍 , 还铺上了塑胶跑道 。 “现在邻村的孩子都到这里上学 , 还有免费的校服 。 ”村委会副主任赵捷说 。
村干部在群众心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信任 , 心甘情愿跟着往前奔 , 黄湾村的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
雄安新区设立后 , 一大批“散乱污”企业被关停 , 其中塑料包装企业占了很大比重 。
曾经红火热闹的几百米长的黄湾村工业街 , 现在已经变得冷清 , 全村只有4家符合雄安新区环保要求的厂子还开着 。 很多公司虽然设备已经拆除 , 但宽大的车间、敞亮的大院 , 昭示着过去的繁华气象 。
黄湾村 , 已然踏上了转型发展之路 。
发展新理念 , 舍弃“白色”求绿色
10月11日12时 , 正午的阳光 , 和煦温暖 。 位于黄湾村西1公里处的铭钏湾酒店熙来攘往 , 生意红火 。 82岁的李会岐老人乐呵呵地从铭钏湾酒店走出来 , “重孙子过满月 , 我们一大家子出来团聚庆贺 。 我们村这个酒店环境好、饭菜有特色 , 过些日子就想来尝尝 。 ”
“铭钏湾”是该村倡导经济转型后 , 近20户村民建起来的集餐饮、住宿、中医理疗、森林氧吧、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农家股份制旅游服务公司 。
雄安新区将生态环境治理当作重中之重来抓 , 关停各类“散乱污”企业1万多家 。 一时很多黄湾人犯了嘀咕:干了几十年的行当该何去何从 。
其实 , 早在几年前 , 刘秋乱就感觉到了塑料行业转型的压力 。 他瞄准毗邻国家5A级景区白洋淀、宋辽古战道遗址公园等旅游资源 , 谋划了“铭钏湾”这家当地的龙头项目 。 经过考察 , 村里30多家企业集中迁移到了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
对于关停的企业以及本村剩余劳动力 , 则发挥本地旅游资源优势 , 闯出一条绿色发展新路 , 仅铭钏湾酒店就解决了本村100多人就业 。
黄湾村的一条南北主街道被规划成了民宿一条街 , 现在工人们正在忙着粉刷和砌筑街道 。

推荐阅读